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58:59
文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孙若红,孙妍玉(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
推荐度:
导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孙若红,孙妍玉(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孙若红,孙妍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学位论文中图分类号:G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3)04-0060-04

①基金项目: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项目“沈阳师范大学学科教育英语专业特色教材体系及

各部教材的结构研究”(SYNUJSX201112)。

作者简介:孙若红(1968-),女,天津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孙妍玉(1987-),女,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4期

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国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培养模式方面与学术型硕士没有明显的差别,没有充分重视培养专业硕士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与学术型硕士类似,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等。本文以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为例,对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两类研究生在招生方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视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学位论文要体现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当我们对沈阳师范大学

2010和2011两个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

约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报考研究生时第一志愿并非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是因为没有考取学术型研究生才调剂于此。即使是第一志愿,也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学术水平不够才选择报考的,他们是在参加研究生入学教育时才了解到两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2.教学中仍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

培养

为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

3.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设置主要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课程体系刚性有余,弹性不足;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重学科课程,轻其他课程类型;课程内容陈旧,重复现象严重;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2]。这些问题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材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目前,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整体规划,而是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由于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他们在选择教材时,没有充分考虑教材知识结构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没有平衡好“博”与“专”的关系,从而导致了教材内容陈旧、重复,不符合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4.学位论文形式单一,缺乏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调查中发现,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基本做到了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多论文重复已有的研究,没有研究方法或视角上的创新,结论中缺乏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学术价值不高,实践意义不足等现象。学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形式单一。多数学生所撰写的论文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不大,很少有学生选择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非学术型论文形式。

5.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活动疏于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因此,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您在我校学习期间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您对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满意吗?为什么?多数受访的学生认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走进中小学课堂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听报告、听课和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他们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课堂管理和教学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内指导教师与实践导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没有及时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没有对他们的教学实践作出及时的反馈。学生在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敷衍了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他们仍然没有掌握切实可行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已刻不容缓。

二、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策略

1.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生源不足,而且质量明显低于学术型研究生。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向学生介绍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以消除他们对专业硕士教育的误解和疑虑。同时,学校还要尽快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方式,改变目前专业硕士考试科目与相同学科门类学术型硕士考试科目趋同的选拔方式,以吸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生报考,优化生源结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因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大规模招生的时间较短,学生对专业硕士的就业状况了解甚少,他们对专业硕士的就业前景心存疑虑。同时,应鼓励用人单位随着国家研究生招生的调整而改变它们的招聘方案,调动学生报考的积极性,这也是解决专业硕士生源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2.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材体系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4],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5]。因此,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或一年半,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开设6-7门相关课程(见表1)。

表1: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概况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学位基础课程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必修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教学论、语言学习理论、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语言学

专业选修课程英美文学基础知识、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跨文化交际、语言与认知、语篇分析概论、语义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高级口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英语教学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教育与法规、中外教育简史、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实践教学中学英语教学顶岗实习、教育见习、教育教学调查、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从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学位基础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育学素养,帮助他们了解现代教育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专业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特色。如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不仅仅只是为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作打下基础,也为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习理论课程探讨英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规律、学习策略和语言使用特征;英语教学论课程侧重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原理、原则和方法。上述关于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无疑会加深学生对外语教育的理解,指导他们成为能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探索型教师。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学会解释考试结果,学会改进试题和课堂评估的方法。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帮助他们科学、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从而优化英语教学。除专业必修课程外,我们所调查的沈阳师范大学等14所院校还为它们的学生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文学知识,培育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实践教学采取了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形式。研究生须提交实践学习计划,结束后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坚持了校内与校外衔接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如何合理安排各个模块中所开设的课程的比例以及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比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教材体系的建设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在选定必修和选修教材时,不仅应涵盖国内外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著作和期刊,较好地向学生呈现相关学科各个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还应充分考虑课程间的联系,不同年级课程的前后递进,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进而构建起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

3.制定合理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要解决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导师的素质。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位论文的起点,高素质的导师能够指导学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创新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改革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兼顾学术价值的同时重点衡量实用性,侧重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学生的自身因素同样对论文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对待学位论文的态度、个人的学术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应共同努力,重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4.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各院校研究生导师人数有限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同时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堪忧。因此,“请进来”和“走出去”不失为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所谓“请进来”就是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如沈阳师范大学从中小学聘请了多名优秀教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专业硕士,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走出去”是指鼓励导师们参与相关领域的实践活动,以弥补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的短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当然,要实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目标绝非易事,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和不懈努力。

总之,我们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均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专业硕士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规模招生的时间较短,其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规范,导师队伍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和培养也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使其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Z].2009.

[2]李硕豪,魏昌廷.美、法、英大学课程管理比较[J].现代教育管理,2011,(2):120.

[3]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Z].2010.

[5]肖顺华,刘峥,杨建文.浅析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观察,2012,(1):51.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李作章)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Ruohong,SUN Yanyu

(Shenyang Norman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Abstract:Although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Even so,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cultivation program,such as paying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neglecting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nd the degree theses’lack of application value.Therefore,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attract top students to apply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to construct a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with a reasonable knowledge structure,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professional degree thesis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supervisors.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s;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system;degree thesis

文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孙若红,孙妍玉(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