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006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吸纳意见的基础上,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第六次审议。这说明 ( )
A.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法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B.人民在民主立法的过程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C.我国正逐步实现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D.我国的立法机关充分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6.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在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参照国际惯例,对典型的、世界各国有普遍共识的严重、排除竞争的垄断行为加以严格禁止;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在制度安排上努力作到宽严适度,以培养企业依法自主、自律、自强的能力。这表明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 ( )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整个与部分的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7.200年8月7日,十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常委会监督法》、《监督法》的制定受到党高度重视,总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专门就《监督法》草案修改稿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及无党派人士坦诚交谈,征求意见。这体现了 ( )
A.中国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的性质
C.依法执政是中国党执政的基本方式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8.2006年11月29日,劳动保障部决定加大对收入过高的行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节力度,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浮动比例将由0.75下调到0.6以下,即企业效益增长1%,员工工资总额最多可以增加0.6%。这有利于 ( )
A.整顿行业、企业间的不合理收入 B.消除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C.取缔行业、企业的非法收入 D.实现全国人民的
2006年,心理专家在中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做一项调查显示,那里的人们竟感到不如10年前幸福。“幸福感”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一些地方党政、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话题当中。中国的一些城市将幸福感指数这样的“软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中。阅读材料回答29—30题。
29.这启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重视维护社会安定 D.不断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
30.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我国各级有应 ( )
A.扩大权力,加强依法行政 B.转变职能,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
C.维护权威,严格执法 D.尊重公民权利,保证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据此回答31—33题。
31.上海交大研制成功的“蔬菜种子工厂化处理成套设备”,运用智能仿生机械设计、在线监测等技术,对蔬菜、花卉种子进行表面抛光、风力选种、烘干等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处理,保证种源的优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和设备保障。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
A.农业产业化经营 B.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C.农业可持续发展 D.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
3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在于 ( )
A.提高农民的素质 B.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D.增加农民收入
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农民素质不提高,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民素质的哲学依据是 ( )
A.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C.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分展过程中缺一不可
34.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是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一队队长,他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进而成为蓝领专家,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的事迹表明 ( )
①人个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也是中国周边重要的安全因素之一。为了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主办了朝核问题五轮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 )
A.中国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B.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
38.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鉴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的状况,我国提出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口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已从短缺型转变为相对过剩型。同时,我国也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较大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不能再延续老的发展思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新要求。
材料二:2006年,伴随宏观力度的加强,中国经济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贸易顺差扩大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材料三:2006年12月5日到7日,、在北京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政治常识的依据。(11分)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理解。(9分)
(3)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回答,如何实现“三个协调”,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12分)
39.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这一地区历史悠久,但也曾经长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点地区,所以环渤海地区也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中国网2006年6月6日公布的《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意义》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津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我国北方对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结合材料,说明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
40.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离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的过程。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彼此加强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合作与联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2006年11月4日—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峰会两项具体成果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则是“凝聚了双方的共识”的“纲领性文件”,中非以政治文件的形式宣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方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
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说明中非为什么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2分)
参
25.C 26.D 27.D 28.A 29.B 30.B 31.D 32.C 33.C 34.A 35.A
38.(32分)(1)(11分)①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1分)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分)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分)只有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②这是由中国党的先锋队性质和领导核心的地位决定的,(2分)也是“三个代表”和党科学执政的要求,(2分)只有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分)
(2)(9分)①实践决定认识,人们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鉴于90年代发展落后,我们提出“又快又好”发展;面对新形势,“好”字优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新要求正是这一观点的体现。(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3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做到“三个协调”,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分)
(3)(12分)①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基础上,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实现三个协调。(3分)
②依靠科技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3分)③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调整投资结构和方向:在保持适度投资增长的同时,通过增加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扩大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投资和生产的推动作用。(3分)
④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先进技术、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的进口;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坚持以质取胜、出口多元化、和“走出去”等战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3分)
备注:②③④点答案答出任何三个要点均给3分
39.(6)(12分)①矛盾具有特点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目的在于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3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天津滨海新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必将促进重要产业的跨越发展。(3分)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考虑到城市与区域整体、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以期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3分)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3分)
40.(9)(12分)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分)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内在要求;(2分)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分)②中非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分)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双方的经济实力;(2分)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1分)有利于中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完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