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通史——明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3:42
文档

通史——明清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阶段特征综述】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主义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
推荐度:
导读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阶段特征综述】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主义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
第3讲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阶段特征综述】

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主义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4.对外关系: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中外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历史时空定位】

一、政治上:明清君主发展到顶峰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_____,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宣告结束,君主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2.清朝

    (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_______,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_____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__________,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1.农业生产:玉米、____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__________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______。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________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___,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______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______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对内继续推行________,对外实行“____”和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其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________”。

    (2)李贽主张破除对____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_______。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_______,提出王权、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________”的思想;思想上,提出“________”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1)《_____________》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________》《水浒传》《西游记》

《____________》。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_》。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___、____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直击高考1】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例1【2013·山东卷】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   嗜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

……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备考建议】:明清时期,君主发展到顶峰,如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是代表性举措;此外,君主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等方面产生极大影响。与西方相比,明清君主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向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图析考点】——明清时期强化君主的措施

【规律认识】  明清君主制度强化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2)君主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的严酷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深化提升】 

 1.明清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明清君主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明清君主强化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明清君主强化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2)消极影响

    ①经济上,君主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1)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以血缘等级关系为核心的奴隶主贵族政治。王权日益集中,对地方的管理逐步加强,但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君主集权制度。

    (2)战国时期,封建君主集权制度开始萌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君主集权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演变阶段,成为贯穿始终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3)由宗法制的血缘贵族政治到集权制的行政官僚政治,统治阶层不断下移;主义集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向集中,相权日益分散、减小甚至消失,君权日益强化;行政机构日益完善、庞大。

【变式训练1】从宋代到明清,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打击“科考移民”,其本质目的是(  )

    A.维护分封制    B.复兴宗法制     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集权

【直击高考2】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经济

    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备考建议】(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变化的表现,商业观念,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出现,以及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等等知识点都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考题大多以新材料的形式呈现,考查分析理解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二要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三要注意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对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四要适当中外关联,把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相联系,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力量的对比发生迅速逆转的根本原因。

【图析考点】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新变化及经济 

【规律认识】  对古代经济的正确认识

    (1)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从战国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对古代政治、社会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重农抑商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清代闭关锁国是重农抑商的产物。这一的实行阻碍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封建统治者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深化提升】  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都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②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都具有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③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不同点

①战国时期最早实施重农抑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实施于明清时期。

②重农抑商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压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闭关锁国主要是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犯。

③重农抑商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闭关锁国主要是严格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④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的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锁国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变式训练2】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其次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直击高考3】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例3【 2013·山东卷】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

【备考建议】明清之际是一个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四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各有特点,为古代中国宝贵的思想遗产。 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张及儒学演变历程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命题多集中在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及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等。

    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主要思想家的主张、特点,区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的异同,同时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行分析比较。

【图析考点】  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 

【规律认识】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得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深化提升】 

 1.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④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主义集权统治,统治走向腐朽。

    (2)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1)中国古代儒学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的演变历程,其演变是由时代政治、经济特征决定的。

    (2)自汉代武帝时期至清末,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教权术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基本格局。

(3)儒学思想两千多年来独领风骚的原因,一方面其思想内涵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变化。

    (4)儒学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仍有重要的价值,其原则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充分发挥儒学的现代价值。

【变式训练3】【2013•西安模拟】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统治

【直击高考4】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探讨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特征

例4【2012·新课标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备考建议】(1)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象折射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命题切入点多从某一方面的现象切入,如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及其影响、重农抑商和“海禁”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现象,综合考查学生对某一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2)复习备考时,一要把握明清时期某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要注意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三要注意适当中外关联,理解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与同时期西方的差异。

【深化提升】  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综合分析

    (1)明末清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始终未能动摇其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3)明清时期君主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明清时期,大力推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受到严格,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变式训练】【2013•杭州模拟】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策略三 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例【2013•江苏卷】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技巧点拨】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文档

通史——明清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阶段特征综述】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主义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