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医药行业景气刚刚开始
1、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有序成长期
综观历史,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 所示),2009 年,历史的车轮迈过一个拐点,进入在新医改牵引之下的有序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医药工商企业将加速淘汰与整合,强者恒强。医药工业企业将从5600 多家减少至约500 家,医药工业企业将从12000 多家减少至约1200 家。未来医药行业企业都可能或早或晚分享到“需求扩大vs 供给集中”所带来的高成长。
2、“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激活需求,蛋糕无限扩大
2002 年提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 年全国不到8000 万农民参合,到2008 年已经覆盖约8.1 亿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1.5%,提前两年实现了提出的新农合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从2007 开始,城镇居民、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开始快速提升。
2004 年我国无任何医疗保险的人民高达11 亿人,08 年已减少至约2 亿多。预计2009 年低水平、广覆盖的“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医保支出逐步成为我国药品消费的“买单”主力。99 年医保支出占药品销售额约5%;2007 年,各类医保的总支出占药品销售额的比重已升至近40%。
以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当前医疗消费水平为依据,市场普遍测算“全民医保”将带来约2000 亿元的药品消费蛋糕增量。事实上,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民生工程全面完善和刺激内需,潜在需求将被激活,未来的蛋糕远不止2000 亿元。
3、消费提升潜力巨大,行业成长刚刚开始
如果横向比较,2004 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仅是美国人的1.16%,日本人的2.5%,俄罗斯人的28.9%,未来拥有巨大提升空间。
中国预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90 年达到6.07%,之后处于下降态势,2006 年为4.4%。1997-2002 年,预算卫生支出增长率一直低于财政支出增长率。根据新医改草案,未来预算卫生支出增长率应超过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之后投入民生更明确,医改三年规划步入落实期
在1 月12 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 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从2009 年到2011 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图6)。
1、新医改保障:3 年投入8500 亿元
医改三年规划方案同时指出: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 年内各级预计投入8500 亿元。09 年3 月的“”上,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其中财政将承担3300 亿元,其余由地方财政承担。
卫生费用占GDP 比重有望提升。从我国卫生总费用来看,虽然每年总额都在持续增长,07 年达到112.5 亿元,08 年卫生部预计达到12218 亿元,但近几年占GDP 的比重都是下降的(见下图7)。随着大力增加投入,未来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将有望明显提升。
卫生费用支出比重有望提升。从卫生费用支出的结构来看,2007 年个人现金支出比例高达45.2%,财政预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20.3%(见下图8)。如果投入翻番达到5000 亿以上,则未来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有望达到30%左右。
2、医保:扩面+提高补助水平;提效率、促消费
医保覆盖面和医保支出水平将大幅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工作实际上从2004 年就开始进行,这几年发展很快,到2007 年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总数达到9.49 亿人,覆盖人群达到73%,医保基金支出金额1908亿元。医改三年规划的目标是:到2011 覆盖率年将提升到90%;此外,到2010 年,国家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 元(07 年补助标准分别为城镇居民40 元/人和新农合50 元/人)。我们粗略测算,通过“扩面+提高补助水平”,到2011 年医保支出将达到3567 亿元,较2005年增长超过200%。
三年规划目标实现确定性大,“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 2007 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结余就高达2477 亿元,已经远超08 年实际需要支付的约1756 亿元,在和各地财政明确投入下,到2011 年达到规划的医保覆盖和支付水平是比较确定的。
工作报告中最新数据显示:08 年底参加新农合的人口8.14 亿人,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试点城市也有07 年88 个增加导08 年317个,参报人数增加7359 万,总计达到1.17 亿人。表明新农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0%目标,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也在加速提升,我们判断“全民医保”有可能提前实现。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目前医保的报销比例还不高:2007 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保和农村人口医保对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是70%、50%和30%。这导致2007、2008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率高达34.8%、32.8%,远高于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未来存在提高报销比例的要求,使医保基金实际支付的比例提高。
必将拉动药品消费。从总额拉动而言,最近5 年医保支出大约占医药行业销售额的33~38%左右。随着医保覆盖和支出水平的迅速提高。对药品消费的拉动会有所体现。
3、基层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基层药品消费场所和消费人群同步提升。在医保覆盖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已经看到,经过2005~2008 年的四年建设,我们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趋于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医疗服务机构逐年增加——药品消费场所和人群均得到提升。
2 年内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有望全覆盖。2008 年11 月,再度发布了一项48 亿元投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计划:支持7300 多个农村卫生项目,包括县医院26 个,县妇幼保健站59 个,县中医院72 个,乡镇卫生院1610个,村卫生室5547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的投资所占比例超七成,达18.91 亿元;新建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包括东部贫困地区在内的卫生院约6000 个左右。其中,全国有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近3000 个,卫生院3300 多个。该投资计划两年内完成,届时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将基本得到全覆盖。
三、结论
未来10 年是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