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2:41
文档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
推荐度:
导读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

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⑴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⑵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思维过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C

练习: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 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

2. 阿尔泰山南坡(    )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题)马粪沟流域海拔范围为2 960—4820 m,海拔跨度1860 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有关图示自然带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的是 (    ) 

A.冰川寒漠带、寒漠带、灌丛带、草原带 

B.草甸草原带、灌丛带、寒漠带、冰川积雪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冰川积雪带

7.自然带②所处地区地下径流远多于地表径流量,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森林广布,下渗量大

C.土壤颗粒粗,透水性强          D.地形陡峭,流水速度快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三模试题)下图是某游客北京时间7月17日16:42,在青海橡皮山(99°35'E,36°48'N)拍摄的某山地牧场的照片。照片中,可清晰显示正前方三个山脊两侧的a、b坡面的植被情况:a坡面光秃秃,而b坡面有青草覆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的羊群行走的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10.影响山脊两侧a、b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坡度    B.热量    C水分    D.土壤肥力

(浙江省温州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虚线代表自然带分界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2.R河(    )

A.为外流河     B.多凌汛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冬季输沙量小

(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

13.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降水               C.冰川                D.海拔

14.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性因素主要是(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15.与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

A.从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  

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

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6.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气温    C.气压    D.光照 

17.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18.林树下线的海拔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暖  B.坡度变大  C.城镇建设占地  D.退耕还林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         B. 乙            C.丙         D. 丁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全国百强校】重庆一中2016届高三3月月考)下图为我国三座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2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  )

A.400-600米      B.1000-1300米        C.1500-1800米       D.2000-2400米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    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

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    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

23.该省最可能是(    )

A.湖北    B.海南    C.青海    D.河北

(【全国百强校】湖南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并因此形成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 河谷低地-冬季       D. 沙漠-秋季

25.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

A. 垂直地带性分异           B. 非地带性分异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全国百强校】湖南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27.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 水分       C.海拔       D.土壤

【答案】1.B

【解析】由题干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可排除A和D;高山苔原景观带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仅有矮小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和苔藓交织生长,形成广阔的地毯式苔原植被,不会出现簇簇花草相映的景象。

【答案】2.D

【解析】阿尔泰山处于在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过。西面地形比较平坦,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答案】3C

【解析】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答案】4.D

【解析】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西北坡,不是长

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答案】5.C

【解析】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答案】6.B

【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马粪沟流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区,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南部海拔高,气温低,北部地区海拔低,气温高,①②③④自北向南植被带的变化,不会从冰川荒漠带,向草原带过渡。该地纬度高,海拔高,基带不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南部地区海拔在4820 m左右,且纬度较高,海拔最高处应有冰川积雪分布,且北部海拔较低处为河西走廊附近,不会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自北向南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会出现草甸草原带、灌丛带、寒漠带、冰川积雪带。

【答案】7.C

【解析】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自然带②为灌丛带,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该地带土质疏松,下渗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一定导致地下径流远多于地表径流量。自然带②为灌丛带,没有森林广布。该地为河谷地带,地势起伏较小。

【答案】9.A

【解析】该图片上的山地为青海橡皮山,山地西北坡受到来自海洋水汽影响,植被较好,为青草,根据题意,b坡面有青草覆盖,为西北坡,根据图中羊群的前进方向判断,羊群在向东南方向行走。

【答案】10.C

【解析】该图片上的山地为青海橡皮山,位于温带性气候与高山高压气候的交界地带,降水条件是影响山地植被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11.C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和里海及咸海的分布看,该区域位于中亚地区。受大西洋水汽影响的差异及纬度差异影响,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2.D

【解析】R河流入里海,里海为湖泊,R河为内流河;R河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出现凌汛现象;R河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R河水量夏季丰富,冬季较小,冬季输沙量相对较小。

【答案】13.B

【解析】110°E以东地区降水多于以西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于西部,所以植被叶面指数大于西部。

【答案】14C

【解析】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气温低,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因素。

【答案】15.A

【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从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叶,也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因热量不同造成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是因水热不同所引起的,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是因冰雪融水所形成,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16.A

【解析】森林适宜生长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读左图可知,图中1处为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为干旱河谷小叶灌丛,说明水分条件差,海拔再升高又出现了森林,是由于随着海拔升高,地形雨的影响,水分条件好所致,所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为水分。如果是气温的话,气温随海拔升高降低,不会出现森林-灌丛-森林的变化。气压和光照对林带下线没有什么影响。

【答案】17.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读右图西南坡与东北坡树下线高度相差无几,且我国四川北部地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的水分条件好,是由于西北坡属于阴坡,蒸发量小所致。

【答案】18.D

【解析】读图可知,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人类活动对坡度的影响较小;城镇建设用地增多会压缩林退耕树生长空间,导致下线升高;,退耕还林会使当地的局地气候发生变化,水汽的含量增多,降水增加,林树下线降低。

【答案】19.C

【解析】读图民,从各地做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从交点做水平线,与左侧纵轴相交,读出降水量数值。丁地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为荒漠。甲、丙两地的降水量都在200mm~400mm之间,为草原。乙地的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景观。

【答案】20.B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为草原,大量掘井,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草场,减少牧场。乙地为森林景观,不适宜放牧。夏季到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用来冬季放牧。丁地是荒漠,不宜扩大畜群数。

【答案】21.B

【解析】读图可知,三座山峰自然带相同为2和3.甲山2的分布范围为900-1800米,3自然带的范围为1800-2200米;乙山2自然带的分布范围为400-1600米,3自然带分布范围为1800-2300米,丙山2自然带分布范围为1300米以下,3自然带分布范围为1300-2000米,所以三山峰共同的自然带分布范围为2在900-1300米,3在1800-2000米。

【答案】22.B

【解析】读图可知,相同自然带甲乙丙分布的海拔越来越低,说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纬度越来越高;甲山海拔和丙山海拔相同,且纬度低于丙山,不可能出现甲山有积雪而丙山没有的情况;三座山峰基带均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当为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在根据海拔高度大多在3000米以下,所以应当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乙山自然带有4个,而甲丙只有3个,所以乙山自然带谱最复杂。

【答案】23.A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自然带基带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当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湖北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海南位于热带地区。青海属于青藏高原山地气候区。河北处于暖温带地区。

【答案】24.C

【解析】牧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牧草生长情况选择短暂的居住地,选在山前平原地势较低,应在春季或秋季;选在高山上应在夏季;沙漠地区不适合放牧;选在河谷低地,地势低,说明此时这里比其它地方温度高,牧草生长好,应是冬季。

【答案】25.A

【解析】牧民选择季节性轮牧,从河谷低地-山前平原-高山,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A正确。

【答案】26.A

【解析】甲为该山东坡山麓的自然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基带自然带一致,当地为四川。当地基带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27.B

【解析】该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故东西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文档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