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少版13册 自然与生活的定格 外国风景画赏析 |
| 来源: 新北区实验中学 作者:徐寒冰 发表日期: 2010-8-25 8:42:04 阅读次数: 176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
| 研究课《外国风景画赏析》
教者:新北区实验中学 徐寒冰 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2、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也是美术老师和他们的第一次接触,他们对新学期的美术老师和美术课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他们喜不喜欢这个美术老师,喜不喜欢上美术课,与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有直接联系。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面不断扩展的时期,情感世界日益丰富,渴望表现、个性张扬。风景画的欣赏能够让他们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一课《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中的内容,在全册中起到引领作用,后面单元中的《身边的物品》、《情感的记录》等都围绕本课展开,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 本课教学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风景画的方法, 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领会自然风景与画家笔下的风景画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预备铃打响后伴随着音乐欣赏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一些外国风景画的资料,了解一些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等。 一、导入 一则小游戏导入:“火眼金睛”。请在最短时间内找出不同类型的一幅图片。 同学找出不同的那张是风景画,其余的是风景照片。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外国风景画的赏析。(板书) 提问:什么是风景画? 二、欣赏方法初探 1、首先我们来看看法国的绘画大师库尔贝的作品。 出示作品《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提问:请大家轻声读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提醒:埃特雷塔峭壁告诉我们这幅画的地点,风暴后告诉我们这幅画的时间。 生:告诉我们这幅画的时间、地点。地点是埃特雷塔峭壁,时间是风暴后。 观察画面:作者画了什么?大海、天空、峭壁、沙滩、小船……从色彩、构图、细节等方面观察画家是怎样表现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海、岩石、天空、沙滩的?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请把不同色调的绘画与相应的时间连线。 这幅画的色彩特点是:明亮柔和,表现出天空的晴朗、海水的清澈、岩石的潮湿、干净。 构图:作者用了大约二分之一的位置画了峭壁及沙滩,用了二分之一的位置画了天空及大海。表现了峭壁的巍然屹立、天空的及大海的宽阔。 提问:除了观察这幅画,我们能不能再“听一听”,“闻一闻”?“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闻到了海风中咸咸的味道、听到了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感受到脚底凉凉的沙子的……)播放大海、海鸥的声音。 提问:假设你是这幅画的作者——库尔贝,你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情绪)呢?(惬意、赏心悦目、愉悦、平静……) 提问:现在,我们能不能总结出这一幅画的特点?(表现了埃特雷塔峭壁历经风暴后的宁静和清新) 总结:在欣赏《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的时候,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同学答、教师总结、板书) A 、读题 B 、观察(作品色彩、构图) C、多感官的联想 D、揣摩作者心理 E、概括总结这幅画的特点 2、现在我们尝试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来赏析一下法国洛朗的《海港日出》 这幅画。(出示《海港日出》,学生回答)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尝试着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呢? 出示《日出·印象》。 两幅画进行比较。从画中景物的色彩、笔触、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其 中,着重放大观察《日出·印象》的笔触。 色彩:前者色彩柔和统一,所有的静物包括建筑、船只、人物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后者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 笔触:前者笔触细腻,虽然景物画得比较朦胧,但是能看清。后者笔触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细节:前者船工在朝霞中忙碌的干活,岸边的妇女坐在货物上小声地交谈。后者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整体细节:前者海空一色、宁静优美。后者光与色的变化丰富, 朦胧隐约, 雾气交融,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提问:同样是画日出的风景,效果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画派、绘画风格,更深刻的了解这两幅画的特点。 总结这2幅画的欣赏方法。(同学答、教师总结、板书) F、对比 G、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画派、风格……) 三、回答问题: 风景油画和风景照片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学生回答(照片只是真实地记录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风景、静物绘画不仅是再现了自然之美,而且融入了画家的精神、情感和艺术之美),引申出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小试牛刀 四、用这些方法欣赏课本上的其他风景画作品。看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好。 五、结束语:同学们,不要以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远方的风景固然迷人,但我们身边的风景也无所不在,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校园,还是宁静古朴的老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六、课后拓展:欣赏一幅风景画作品,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尝试以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感受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板书设计: 外国风景画赏析 一、《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1、读题 2 、观察(作品色彩、构图) 3、多感官的联想 4、揣摩作者心理 5、用词语概括总结 二、《海港日出》 6、对比 三、《日出·印象》 7、了解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