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 | 2010-7-10 | 教材 版本 | 人教版 | 授课 年级 | 七年级上册 | |||
| 授课 内容 | 第十四课《秋天》 | 课时 | 1课时 | |||||
| 备课教师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 |||||||
教学 重点 | 1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 揣摩,品味文本优美的语言 3 有噶千年情的朗读诗文,做到熟读成诵 | |||||||
教学 难点 |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文本优美的语言 | |||||||
教学 准备 (教具、资料) | 文本 朗读带 | |||||||
| 教学过程 | 时 间 | |||||||
第 一 课 时 | 板 书 设 计 | 秋天 何其芳 第一幅图:农家丰收图 第二幅图:渔夫丰收图 第三幅图:牧女遐想图 | ||||||
| 检查 预习 | 生字词 镰(lián)刀 丁(zhēng)丁 肥硕(shuò) 栖(qī)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 寥(liāo)廓 枯涸(hé) | |||||||
导入 新课 | 在大家心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学生自己说心中的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忧郁的季节。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 |||||||
教 学 内 容 | 1 导入 2作者简介:注释① 3生字词 4诵读课文: 先由老是放朗诵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把重音找出。然后再由学生读。 5赏析诗歌: 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节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让一位同学上来,将第一节诗画成一幅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然后将接着一首诗。注意“飘”和“满披”等字的运用。“饱食”和“栖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学生讲解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并且将拟人和比喻连在一起给学生讲,让学生区分拟人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让学生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归纳这一节的内容。请同学朗诵第一节。 ⑵请第二位同学上来将第二节诗画成一幅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冷雾”不仅暗示了季节,也体现了朦胧的诗意。“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运用了比喻,这个比喻似拙实妙。因为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除了这一句表现渔夫悠闲的心情外,“轻轻”这一词也体现了渔夫这种心情。最后一句“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所谓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举《静夜思》来进行讲解。由秋天这些实景联想到了秋天游戏这幅景。“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游戏,把渔民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这一句同样也体现了渔夫那种悠闲的心情。讲解完这一节后,让学生给这一幅画取一个名字。最后让学生朗诵这一节。 ⑶请第三位同学上来画图,同样的其他学生在下面画。“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明确:通感修辞手法,夏天本来就很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茂盛,夏天记忆是美好的,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牧羊女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色,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和梦想。她是被美丽的求精,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还有她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学生通过自己画图,以及老师的讲解,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比最初更能体会适中的感情。此时让学生再次将这首诗读一遍,想着自己的画,老师的讲解。这一边诵读会开始有感情。 | |||||||
课 堂 小 结 | 同学们,每个人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 |||||||
布置作业 | 写写自己心中的秋(300字左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