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__。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上好一节课的最根本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5、The____ shoes were covered with mud,so I asked them to take them off before they got into____ car.
A:girl’s; Tom’s
B:girls’; Toms’
C:girls’; Tom’s
D:girl’s; Toms’
6、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7、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
8、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____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D:改变认知
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环是()。
A.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B.能忍受乏味清苦
C.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D.模糊个人利益得失
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11、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
A、情绪状态
B、意志状态
C、记忆状态
D、思维状态
1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
14、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
A:有目的的培养人
B:有专职教师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15、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6、程序教学的基础是____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实用主义
17、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____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高尚的动机
D:成功感
18、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
A:经验类化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认知结构论
19、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这体现的是幼儿__
A.能力类型的差异
B.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D.能力水平的差异
20、双关图是____中的现象。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21、”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____
A:生存权
B:隐私权
C:受尊重权利
D:身心健康权
2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23、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__。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24、影响教育规模和教育结构变化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25、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
A:感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26、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27、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共 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联结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之一提出的,他是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 )
A:物质的自我概念
B:理想的自我概念
C:精神的自我概念
D:社会的自我概念
E:纯粹的自我概念
3、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C.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D.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
E.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4、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幼儿发展评价是否科学、恰当,主要取决于( )
A:幼儿教师是否重视
B:学生是否积极配合
C:幼儿园领导是否大力支持
D:幼儿发展评价方案是否科学
6、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____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伯尔
D:金布尔
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__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定教学内容
C.确立教育目的
D.选择教学方法
8、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新能源是指目前由于技术水平.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地热
B:太阳能
C:水能
D:生物能
10、汉武帝以后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11、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12、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13、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__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14、教学目标的特征有__。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15、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__。
A.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命题思维
E.具体逻辑推理
16、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内容具有复杂性
D:方式具有多样性
E:结构具有简缩性
17、在现代社会,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__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18、通过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研究方法是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19、上课时,个别幼儿喊口渴要喝水,老师的正确做法是。
A:立即让该幼儿离座去喝水
B:让该幼儿坚持到下课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停止教育活动,督促所有幼儿喝水
20、(2007年10月)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这一方法叫做。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全身松弛法
D:肯定性训练
21、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
A.《太阳城》
B.《理想国》
C.《政治学》
D.《乌托邦》
22、将儿童小说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种类型,其分类标准是____
A:所有地图的方向判别的方法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彩色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地图
C: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为相对高度
D: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3、自信与自卑、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____
A:陆志韦
B:潘菽
C:陈选善
D:廖世承
2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____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体系所涵盖的一项是。
A:幼儿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高中教育
D:中等职业教育
26、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27、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