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2:10
文档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摘要从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加强卫生防疫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关键词仔猪;断奶窝重;技术措施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1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kg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
推荐度:
导读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摘要从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加强卫生防疫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关键词仔猪;断奶窝重;技术措施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1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kg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摘要 从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加强卫生防疫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仔猪;断奶窝重;技术措施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

1 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kg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体重在1.3~1.5kg死亡率仅为5%~8%。因此,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使其产出健康的仔猪,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环节。

2 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

作为商品猪场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形较小的公母猪相互交配产出较多弱仔,使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大死亡率。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

3.1妊娠前期 (一般指配种后至怀孕80d)该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母猪营养全面,防止母猪流产,促进胎儿整齐发育。配种前7~10d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而提高产仔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母猪,“催情补饲”效果较好。而在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影响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饲喂,否则将导致母体太肥,致使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同时也将造成后期分娩时难产以及产后母猪的采食量减少,导致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

3.2妊娠后期(怀孕80~114d)该期的目标是保证母猪充足营养,使产出的仔猪整齐一致,避免产弱仔。仔猪初生体重60%~70%来自于后期(临产前30~40d)的快速增长。因此,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的摄人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

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以满足营养需要量。同时该期也是钙磷等矿物质需要量最多的阶段,若不从饲料中得到补充,易引起母猪脱钙,出现后肢跛行和产后瘫痪等,从而影响产后带仔。因此要保证营养丰富充足,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照顾。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以及料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以免因饲料而产生细菌,影响妊娠母猪及胎内的仔猪。在母猪饲粮中应适当提高能量水平,在分娩前1个月,每天补喂200~250g的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日粮的5%~8%),可提高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贮存,有利于仔猪成活。

4 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相当重要,是养好仔猪的保障,可通过人为控制采食量,使其提供相应泌乳量来满足仔猪的需要。

母猪泌乳期间的饲粮需要量包括母猪的维持需要量和泌乳需要量,因此泌乳母猪的饲喂量取决于母猪的体重、体况、所哺育的仔猪数以及哺乳期间可以接受的体重大小。因体重不同,母猪的维持需要量为1.5~2.0kg标准饲粮(本地猪一般为1.5kg,外种猪一般为2.0kg),计算泌乳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是:每哺育1头仔猪需0.4kg的标准饲粮(本地猪约为0.3kg),这样一头哺育10头仔猪的泌乳母猪,每日需采食6.0~7.0kg的标准饲粮。在实际生产中达不到这一采食量,便会造成母猪泌乳期体重减重过大,进而影响下一胎的繁殖成绩,增加断奶后母猪的淘汰率,同时也影响了仔猪的生长速度。

为了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断奶体重而又不使母猪体重减重过大,可在泌乳饲料中添加高能脂肪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以弥补标准采食量的不足。

实际生产中,刚分娩母猪的采食量较少,2~3d后逐渐增加,一般产后2~3周才会达到最高采食量。而母猪越早达到最高采食量,泌乳期的采食量越高,泌乳量也就越多,仔猪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人为促使其饮水、进食,每日可饲喂2~3次,直到泌乳第7天母猪体况恢复后让其自由采食。

5 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

5.1科学接产 在接产前应用热毛巾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然后用消毒药水清洗,同时及时进行卫生处理,保证铺位没有污物。让仔猪生长在清洁、卫生、干燥、温暖的环境中,是防止仔猪发生腹泻病的前提。

5.2饲喂初乳及固定奶头 超前免疫,最好使仔猪在生后1 h内吃到初乳,同时仔猪吮乳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子宫收缩,加快分娩过程。但最初的几滴乳汁应弃掉,该部分乳汁因存储时间相对较长,易受细菌污染,小猪进食后最易引起拉稀。前3d的仔猪饲养在保温箱内,间隔1.5~2h进行饲喂。人工为个别仔猪固定奶头,通常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即把体质较弱的仔猪放在前边的乳头,体质较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其他仔猪让其自己固定。人工固定奶头是使仔猪生长整齐,防止弱仔产生的有效办法。

5.3防寒保暖,减少应激 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9~34℃,随仔猪日龄增长,对温度的要求会降低。1~3日龄为30~34℃,4~7日龄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200C左右。

5.4早期断奶 实施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早期断奶一般指21日龄或28日断奶。

5.5过好断奶关,提早开饲,科学补料 精心管理断奶后第1周的仔猪,让其处在干燥、温暖、洁净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应激。仔猪应在7日龄开始训练补料,少喂勤添,2周后仔猪即能采食饲料。

6 加强卫生防疫

6.1产前母猪的免疫 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患病死亡,因此应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免疫措施,对仔猪产生保护作用。一般可在产前5周和产前2周给母猪选择性接种大肠杆菌苗、支原体、传染性胃肠炎、巴氏杆菌、猪丹毒、猪链球菌、轮状病毒等疫苗。产前7~10d驱虫。拉稀严重的猪场可在临产前2周将产房内病死仔猪的肠胃或仔猪的粪便收集起来投喂给妊娠母猪(临产前1周禁用)。这样能使母猪产生本场易感病的抗体,对仔猪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6.2仔猪免疫(推荐免疫程序) 第1天注射梭状芽孢杆菌类毒素;第1~3天补铁(含硒最好);第3~7天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第14~20天补铁;3~4周接种繁殖一呼吸综合征、支原体、猪霍乱沙门氏菌疫苗。

6.3仔猪腹泻病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各个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生,但是主要发生在以下3个年龄群:产后1~3日龄的仔猪,7~14日龄的仔猪以及刚断奶的仔猪。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细菌性)、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和一些球虫等寄生虫。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预防。

文档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摘要从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加强卫生防疫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关键词仔猪;断奶窝重;技术措施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1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kg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