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6:20
文档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
推荐度:
导读《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6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2008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2007年“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郭冬招副教授,医学学士,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病病因及生物化学机制研究。近年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篇,主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项目1项,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2部,组织编写校内使用的实验教材2本。

卢孝旋副教授,医学学士,从事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2008年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佛山市医学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长期致力把CAI应用于医学教育,探索开放性网络教学、网络医学考试、医学全自动分析仪课件的模拟教学和操作训练,主持和参与省、市相关教研课题多项,曾获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玲莉副教授,医学学士,长期致力于医学教育,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分子医学实验学等课程的教学。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4部,主持校级科研课题项目1项,参与了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2名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教师队伍结构:生物化学列入精品课程验收统计材料的6名主要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 生物化学主要教师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岁)所学专业学位职称职务生化授课本科专业
唐冬生45遗传学博士教授院长口腔医学、

护理学

张晓林48生物化学硕士副教授副院长护理学
龚道元44生物化学硕士副教授系副主任口腔医学

郭冬招44生物化学学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

卢孝旋54医学检验学士副教授口腔医学、护理学

曾玲莉46医学学士副教授医学检验

    课程组除上述6人外,还有蒋泓助教(硕士、28岁)、冯翠兰高级实验师、翁闪凡实验师,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和5人,助教、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各1人,博士1人、硕士3人,平均年龄42.5岁 ,配备辅导教师2名,是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本课程组教师承担多门相关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教研室2007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6年教学先进集体。

(2)师资培养:培养了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1人。制订了师资培养规划和措施,通过到重点大学进修、到重点大学的相关学科学习提高、与重点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教育教学会议等措施进行中青年重点教师培养,近三年参加重点大学进修班2人次、教学与教材研讨会3人次、国际学术会议4人次、国内学术会议5人次。培养出了“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7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是我校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课程组之一。

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现有党员1人、市1人、省政协委员1人次。获广东省表彰1人次,佛山市表彰1人次,校级表彰7人次。

表2 获得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

姓名时间获奖项目名称授奖部门
生化教研室2007.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6年教学先进集体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唐冬生2006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
2008.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育人”优秀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6.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5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7.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评为2005-2006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张晓林2008.9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佛山市
2006.1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育人”优秀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龚道元2009.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评为2007-2008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7-2008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卢孝旋2009.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评为2007-2008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我们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突出知识综合化。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在改革中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临床,密切联系新进展 ”。

 由于本教研室同时还开设《临床生物化学》课程 , 因此我们利用该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临床知识进行联系,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联系起来, 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近三年共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表3 获得的教学成果奖

序号姓名时间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种类等次排名
1.

龚道元2007.12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
2.

卢孝旋2008.3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
3.

唐冬生2007.12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
4.

张晓林2007.12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四
5.

曾玲莉2007.12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五
6.

张晓林2006.3模拟病动物实验在高职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
7.

卢孝旋2006.3全科医学模拟病例综合考试课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二
8.

龚道元2008.3  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四

9.

卢孝旋2008.3  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三
(2)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

    近三年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

表4 发表的教研论文

序号作者题目杂志页码
1.

唐冬生医学学科的特征及与相近学科的比较分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25(6) :47-51
2.

唐冬生(第二)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适用度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7):58-59
3.

唐冬生(第二)

新时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52-53,95
4.

张晓林本科生物化学教材的比较与分析医学教育探索2007,6(1):70-71

5.

张晓林,唐冬生

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5-16

6.

张晓林,唐冬生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多元化评价医学教育探索2008,7:(6):633-635

7.

卢孝旋临床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模拟训练硬件的设计与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6) :551-553
8.

翁闪凡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1(27):86-88

(3)承担的教研课题

    近三年获得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

表5 获得的教研课题立项

序号姓名时间项目来源种类项目名称金额(万元)排名
1.

张晓林2007.3-2009.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以课程为核心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0.5主持
2.

唐冬生2007.3-2008.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探讨医学专业的特点,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0.1主持
3.

郭冬招2008.3-2009.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0.1主持
4.

卢孝旋2007.3-2008.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模拟训练平台的开发与应用0.1主持

2. 教学内容

2-1 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本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及卫生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最新版(第七版,2008年4月出版),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分为四大篇包括二十一章,共576页。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化内容即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第二篇物质代谢过程及其调节,体现先进性的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等分子生物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取消了单纯开设一门生物化学实验课,而是将在学科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三门课程即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加以整合,形成涵盖三门课程内容的统一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还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分子医学实验学》教材。

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繁多、进展迅速,各学科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为此,组织教师重新编写了护理、口腔、检验及药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并书写了相应的教案(讲义)。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科专业的特点,但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解。②注重分类教学,即考虑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学科专业需求,同时要注意与其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指导思想,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④始终贯穿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传统而经典的生化本科教材,主要阐述的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代谢变化的研究,其中大篇幅介绍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近年来,生化学科发展迅速,把生化学科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生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因此, 我们在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及课时设置时,进行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 增加分子生物学内容的学时数,尤其是基因表达、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DNA 序列测定、PCR 技术等) 学时数,减少经典的生化学科内容,例如物质代谢及代谢的学时数,以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和掌握生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验衔接,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通过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等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应用紧密相连,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去大医院见习,参观学习与学科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次举行相关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新信息,对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积极指导检验、口腔、护理等专业学生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学术基金多项,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本教研室老师即教书又育人,积极担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效果显著,其中张晓林老师获得200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育人”优秀奖及2008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教师在认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医学院团委的带领下,开展富有医学特色的“健康直通车”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成人成材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为此,医学院健康直通车服务队获得2008年佛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参加佛山市卫生局2008年组织的佛山市五区护士护理技能竞赛六位学生荣获护理技术能手称号。05级护理学获得2005-2006年度佛科院十佳优良班风奖,医学院的口腔、护理、临床医学、检验、药学等多个班级、多位学生获得多项佛科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

2-3 实践教学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创新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探索。根据课程和学科专业特点,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组织编写了相配套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开出规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外,还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学时的50%以上。

与临床实际紧密相连,进行临床见习,参观临床生化检验室和临床分子医学研究所,介绍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备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利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学术基金13项,不但顺利完成基金课题任务,还发表了多篇实验论文,获得教师的好评。并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内容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

表6  实验室开放基金、学术基金项目

教师时间项目名称专业
张晓林2006.9-2007.1芦荟多糖对肝脏保护作用的探讨检验
张晓林2008.12-2009.12蛙皮多肽的提取及功效实验护理及检验
龚道元2006.10-2007.10精子计数实验方法研究检验
龚道元2008.9-2009.6佛科院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调查的研究08检验本科

曾玲莉2006.3-2006.6自动化分析仪实际K值的测定

检验
曾玲莉2007.1-2007.11佛山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相关因素分析全科医学
曾玲莉2008.11-2009.11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钾、钠、氯结果的可比性分析检验
蒋泓2007.11-2007.12含有表达质粒的重组细菌的诱导表达以及SDS-PAGE电泳检测

口腔医学
翁闪凡2006.3-2006.6溶血血清与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比较分析检验
翁闪凡2007.10-2008.3大鼠与兔血清SOD样品最佳取样量的探讨

口腔医学
翁闪凡2008.12-2009.12蛙皮多肽的提取及功效实验护理及检验
翁闪凡2007.12-2008.1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

检验
翁闪凡2008.12-2009.1元江芦荟多糖分离工艺研究检验
3. 教学条件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坚持教材择优选用的原则,教学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周爱儒主编的第六、七版《生物化学》,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卫生部规划教材。该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国际接轨,对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写得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发展,并加有启发性的历史内容。

本课程组教师教材编写成绩显著,近3年5人共主编、参编各类本科、专科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把我们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去,向全国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

表7  教师编写教材情况一览(含3年前出版但现还在使用的)

作 者

主编或参编

教 材 名 称

出 版 社

年份现在使用情况

龚道元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主编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中国医药出版社2005全国使用
张晓林副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全国使用
唐冬生参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参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参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参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CAI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参编医学遗传学讲座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全国使用
龚道元参编临床医学检验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全国使用
参编临床检验基础中国医药出版社2004全国使用
郭冬招参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全国使用
郭冬招参编生物化学检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曾玲莉参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全国使用
曾玲莉参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学习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全国使用
曾玲莉参编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中国医药出版社2005全国使用
曾玲莉参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全国使用
指定教材之外的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和参考书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资料,给学生提供了8个生物化学杂志和2个生物化学中文杂志网址浏览阅读,使学生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提供了5个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机构的站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机构的最新科研进展;给学生提供了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研究中的热点论文,便于学生及时阅读学习。

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理论课程讲述内容,经过大量的预备实验,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改进,并参考一些最新的研究论文,课程组教师自编实验教材《分子医学实验学》,包括蛋白质浓度测定(双缩脲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血浆清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层析技术)、胰岛素及肾上腺激素与血糖浓度的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成分鉴定、质粒DNA提取与纯化、DNA重组质粒的设计与构建、凝集试验、肝功能组合实验(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血清的制备等医学生物化学基本实验内容和扩展实验操作内容,完成了实验讲义的编写,实践证明,经过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医学生物化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3-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目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实验室环境优美、环保,实验室运行规章制度健全。实验用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各种仪器160余台件,总值75万余元,能够保证学生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高质量开设。其中实验开出率100%;先后开设9个综合性实验(6-30学时),平均占实验总学时的66.67%;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率为30%以上。另外,有附属口腔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作为见习、实习医院,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

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指导学生申报校学术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共13项,均顺利结题,提交论文和实验报告。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设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能力。

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2006年至2009年,生物化学实验室共为6个本科班200余学生人开设了134课时的实验。同时,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梯度PCR仪、超纯水系统、垂直水平电泳系统、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大型仪器,使用率高,能够满足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条件。

3-3 网络教学环境

生物化学教研室建立的教学网站有6个:①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②生物化学BB教学网站2个,③分子生物学BB教学网站,④生物化学目标教学测试网站,⑤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和BB教学网站建立在学校的服务器上,依托宽带校园网络运行稳定,按教学要求经常更新教学辅导内容,完善网络测试系统,能够满足口腔医学、护理学本科的教学需要。学生可以从教学网站获取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习题、参考文献目录;教师利用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开展以文献为导向(RISE)的专题综述,综述文章在网上交流讨论,使医学理论知识得到应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4次网络测试,学生比较满意这类型开放性的、个性化的测验。

目标教学测试网站和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建立在医学院的服务器上,分别应用于医学课程的单元目标测试、教学达标反馈;全科医生毕业病例考试,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诊断等综合能力。目标教学测试网站和临床医学病例考试网站已经使用多年(均为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不断探索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法、病案教学法、临床检测模拟教学法和指导学生自学;通过口头提问、网络测试、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表8  教学方法改革及使用情况一览表

序号姓 名

教学方法名称应用专业所用学时主要内容涉及章节
1唐冬生双语教学口腔医学、

护理学

4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第十四章
2卢孝旋PBL口腔医学1

1

1

1

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氨与肝性脑昏迷

肝脏生化

第1章第3节

第5章第6节

第7章第4节

第17章第1,4节

3张晓林PBL护理学1肝脏生化第17章第1节

4PBL护理学1物质代谢第5章

5曾玲莉PBL医学检验2肝肾功能检查第8章

表9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情况一览表

序号考核方法应用专业所占成绩比例(%)测试场所考核方法
1口头测试护理学5-10

课室方法课堂提问
2网络测试口腔医学20BB教学平台

网络测试
3平时作业护理学20-30

课室纸质 

4实验报告护理学 

口腔医学

10-15

批改实验报告
5期末书面测试护理学 

口腔医学

70学校安排考室书面形式
4-2 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自制CAI教学课件,建设网络教学系统,设置BB教学平台,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使课程内容与临床教学接轨,自行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模拟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了解了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化学参数等内容,探索出了应用现代教育的新途径。

表10  教学课件使用情况一览表

序号教师姓名课件名称应用专业所用学时备  注

1唐冬生生物化学课件

口腔医学 护理学

18   光 盘

2卢孝旋生物化学课件

口腔医学60光 盘

3张晓林生物化学课件

护理学44光 盘

4郭冬招生物化学课件

护理学32光 盘

5. 教学效果

5-1 同行评价

通过院、系部、教研室教师之间及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及教学观摩,校内同行及教学督评组对本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生物化学课程组是一个认真、负责、敬业、团结协作的教学集体,教学经验丰富,基础扎实,教学水平优秀。在教学手段、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进取。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教学内容先进,逻辑性强。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督评组刘秀群教授对唐冬生教师评语:教材熟悉,讲解清楚,联系实际,概念准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意学生反映,互动好,课件清晰简洁,图表配合恰当,课堂纪律好。

近三年来,院、系专家对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总评分为92.2(见表11),充分说明课程组人员的总体教学水平优秀。另外课程组唐冬生老师2005-2006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2005-2006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龚道元老师2007-2008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2007-2008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卢孝旋老师2007-2008学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优秀、优秀奖。

表11  院、系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

    年份

得分姓 名

2006年~2007年

2007年~2008年

总评
 检药系    医学院

 检药系     医学院

唐冬生 94.3      9394          9493.8

张晓林94.3     93.694           9293.48

龚道元 88.6      8894.2        94.591.33

卢孝旋87.7      88.595.6          9290.95

郭冬招94.3     93.692.4          9192.83

曾玲莉87.7      88.596         90.590.68

总评92.2

注:此表所有评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医学院教务办

2.学生评价

学生们一致认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师水平高,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书育人好,教学准备充分,课程内容丰富,讲课生动有趣,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分析详细,对目前该领域的前沿知识能及时介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我们医学类的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及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小组学习和交流,网上练习与测试,促进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总体评价是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效果满意。近三年,学生对课程组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评分为93.06分(见表12)。 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很满意52.53%;满意46.54%;不满意1.93%,对教师的总体印象100%满意。

表12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

    年份

得分

姓 名 

2006年~2007年

2007年~2008年

总评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唐冬生            92.895.54     88.3292.22
张晓林92.8       94.6.88      93.6094.22
龚道元87.4       87.897.10        9391.33
卢孝旋94.4       9397.07       94.494.72
郭冬招91.58      9595.70       92.3693.66
曾玲莉86.28     91.295.37      96.0492.22
总评93.06

注:此表所有评分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校教务处

6. 课程特色

(1) 生物化学课是生命科学最沿前的学科,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特色鲜明。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医学类各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医学综合考试”所涉及的课程中,《生物化学》是重要课程之一,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的专业中生物化学也是招生数量最多和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它还是卫生部组织的临床医生资格考试及职称考试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是生命科学最沿前的学科,充分体现时代性、前沿性。目前我院临床医学本科、口腔医学本科、护理医学本科及各专业专科均开设《生物化学》课程。

(2)课程组教学团队具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分布合理,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教师队伍,在全院起到示范作用。

该课程组共有教师7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1人,平均年龄42.5岁,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及性别结构分布合理。教学团师资力量强,综合素质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教师队伍。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医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现有党员1人、市1人、省政协委员1人次。获广东省表彰1人次,佛山市表彰1人次,校级表彰7人次,生物化学教研室2007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6年教学先进集体。

(3)教学思想活跃,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本课程组教师热爱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活跃,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突出知识综合化。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在改革中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临床,密切联系新进展”。近三年有3人3次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有3人3次被评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所有老师教学质评都在良好以上。近三年获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共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4)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本课程在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特色。本课程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实验创新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课程和学科专业特点,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2007年张晓林副院长申报的“以课程为核心的现代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学校立项为重大教研课题。组织编写了相配套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

为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把实验操作技能规范化考核作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手段,对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由龚道元、张晓林主编的《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含生物化学操作技能考核部分)为全国医学院高校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将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去,在全国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同行专家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龚道元负责、全课程组老师参与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佛科院2008年第九届教学改革一等奖。

为了使教学与现代医学检验接轨,医学检验教学需要加强仪器分析课程。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价格昂贵,仪器的维护成本高,学校难以购置这类仪器进行教学,2007年卢孝旋老师申报的“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模拟训练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被学校立项为教研课题,课件以PC微机为硬件,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视频教学、理论教学和模拟操作平台教学,使学生了解生化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熟悉自动分析技术:终点法、固定时间法、连续监测法应用,检验项目化学参数编程;自动分析质量控制知识,得到高级分析仪器的学习与训练,为医学检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资源。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除开出规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外,还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结合科研,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内容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利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学院的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均处于先进水平,在省内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

本课程组教师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生物化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转基因技术领域,本课程组具有独特的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该技术国内外均处于先进水平,在省内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79万元(见表13);发表科研论文19篇,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1篇,核心期刊9篇。有1项科研2人次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奖,有2篇科研论文获得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表13  近3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经费统计

姓名时间项目来源种类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金额(万元)排名及作用
唐冬生2006.9-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人工锌指核酸酶的高效多位点基因打靶研究3067119432.0主持
2008.9-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噬菌体phi29转基因保护系统介导的组织特异性高效多位点基因打靶的研究

308713958.0主持
2009.1-2011.12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高效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罗非鱼和转基因猪的研究与应用2008A02

4200006

100.0主持
2005.1-2006.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的桂花鱼体内实验研究0401155.0主持
2007.1-2009.12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多位点基因打靶高效转基因技术的奶牛体内研究2006B20

101012

7.0主持
2007.9-2010.6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专用资金项目利用人工锌指核酸酶的高效多位点基因打靶研究20070241.0主持
张晓林2008.1-201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阿霍烯的制备与功效研究70104213.0主持
2008.1-2010.4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大气环境TSP污染及其有关有机关键毒性组份的人体安全性研究

2005080873.0主持
冯翠兰2008.1-2010.12禅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仙草(凉粉草)新产品研发与安全生产标准制定20.0主持

    7. 标志性成果

师资培养:

(1)培养了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对象1人。

(2)生物化学教研室2007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6年教学先进集体。

教改成果:

(3)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4)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

(5)获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

教学内容:

(6)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与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综合在一起,整合成一门全新的《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进行探索。

(7)对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全国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同行专家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

教学条件:

(8)近3年5人共主编、参编各类本科、专科全国规划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在全国使用,扩大了影响。

(9)建立了包括“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教学网站有6个。

教学方法:

(10)引进并应用了国外先进的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法。

教学效果:

(11)有3人3次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有3人3次被评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

(12)学生对课程组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评分为93.06分,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情况满意度达98%.

科研水平:

(13)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共179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9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文档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