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150分钟的旅程吧!付出就有收获!
注意事项:
1、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客观题)
一、基础知识考查(1-11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稔知(rěn) 央浼(miǎn) 矫首(jiǎo) 坳堂(ào)
B.寒砧(zhēn) 尺牍(dú) 星宿(xiù) 逸兴遄飞(tuán)
C.莞(wǎn)尔 睇眄(miǎn) 焖(mèn)菜 竹篁(huáng)
D.迤逦(yǐ) 赍发(jī) 傩送(nuó) 晦(huǐ)朔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馔 解腕 辩护 唉声叹气 盛筵难再
B.接壤 逻辑 辖制 碎琼乱玉 舸舰迷津
C.俨然 慷慨 角隅 腹犹果然 叨陪理对
D.蓬蒿 促狭 沾辱 萍水相逢 梓泽丘虚
3、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问征夫以前路
B、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C、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D、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下列句中“尽”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2分)
A、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是他乡之客。
B、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则智者尽其谋。
C、潦水尽而寒潭清。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D、聊乘化以归尽。 食之不能尽其才。
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既窈窕以寻壑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奚惆怅而独悲?
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棹孤舟 ②四美具,二难并 ③而后乃今将图南
④穷发之北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腾蛟起凤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襟三江而带五湖
⑨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⑩窜梁鸿于海曲
A. ①③④⑧/②/⑤⑨/⑥⑩/⑦ B. 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⑩/⑧
C. ①③④/②/⑤⑨/⑥⑩/⑦/⑧ D. ①③④/②/⑤⑧⑨/⑥⑩/⑦
8、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原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因走私石油、支等物品而受到通缉,在逃亡加拿大12年之后终于被押解回国。知道此消息后,全国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B. 孙中山先生担任中华交通,下车伊始,就筹划着建立贯通全国的铁路网,但是由于袁世凯的不支持,使得这套计划胎死腹中。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二、古代文学阅读及默写(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14每题2分,15题9分,共15分)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晋 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
注:①厉,通“癞”,癞疮。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逢其妻,从买栉 栉:排列
B.内刀在琴中 内:里面
C.吾靳固不与 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 慷慨:叹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悲而泣 而征一国者
B.此乃天籁之音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C.而为妻所知 为击破沛公军
D.以刺韩王 木欣欣以向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了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韩国王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的人们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之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第Ⅱ卷(主观题)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各3分,共9分)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2)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二)、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一个空)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一个空)
(9)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11)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12)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7.分析诗中“催”、“转”二字的妙处。(5分)
18.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6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信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楞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信。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活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着,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19、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①
②
③
④
20、作品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说明。(6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1、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2、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三点,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
23、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杜甫 《春望》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下列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2011年11月28日《成都晚报》)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驮着一根体积比它自己大一百多倍的稻草在地上缓慢前行,遇到了一条很宽的裂缝,它实在爬不过去。于是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横在裂缝上,轻松地越过了这条“鸿沟”,然后它又把稻草慢慢拖离裂缝,继续驮着稻草赶路。
一个生物学家看到了这情景,感慨地说:我以为那稻草是不小的负担,会妨碍蚂蚁前进,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跨过“鸿沟”的桥梁呀!
上面一段话引发你哪些联想或感触?在全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1. C【解析】 A 央浼( měi) B逸兴遄飞(chuán) C晦(huì)朔
2.A【解析】 B舸舰弥津C叨陪鲤对D玷辱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词义理解。D而:都是转折连词,却。A以:相当“而”,表承接;用。B之:动词,到;代词,这。C为:介词,表被动;动词,叫做)
4、D(A.完全;B.竭力做到;C.完;D.了结,全部用出)
5、D(A项,慷慨:古,感慨,悲叹;今,大方,不吝啬。窈窕:古:宫室、山水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女子)文静而美好、幽深;B项,羊角:古,旋风;今,羊头上的一对角。亲戚:古,内外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C项,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今,狂妄而放肆。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D项,盘桓:古今同义,徘徊,流连。惆怅:古今同义。伤感,失意。)
6、C(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
7、C(①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③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④名词作动词,长草。//②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困难的事情。//⑤名词作状语,每天。⑨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起。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⑦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⑧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8.A
12.C项。
A项中的“栉”,在句中为“梳子”,B项中的“内”通“纳”句中意为把什么放进,D项中的“慷慨”句中意为情绪激昂。
13.B项。
“乃”在两句中都表判断,当“是”讲。A项中的“而”,在前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可以不译,在后句中是通假字,通“耐”,当能力讲。C项中的“为”,在前句中是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是“被”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介词,当“给”讲。D项中的“以”是连词,在前句中当“用来”讲,在后句中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C项。
A项中的“犁剥面皮”是在杀死韩王之后的举动。B项的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来与原文中的聂政母亲认出来相矛盾。D项中的葛洪一文,没有铮铮铁戈之气。
15.(1)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2)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形貌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3)(大鹏)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它了,然后才计划着往南飞去。
附:译文
聂政刺韩王,是聂政作出的事情。聂政父亲给韩王铸剑,过了期限剑没有铸成,韩王杀死了他,当时聂政没有出生。等长大成人了,问他的母亲:“父亲在哪里呢?”母亲告诉了他。聂政打算杀死韩王,就学习涂饰进入王宫,拔剑刺杀韩王,没有成功,翻越城墙逃出了。离开王宫进入太山,遇到仙人,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打算进入韩国都城,在道路上遇上他妻子,跟随着妻子买梳子,对着妻子笑着,妻子对着他眼泪流下来了。聂政说:“夫人为什么哭泣?”妻子说:“吾丈夫聂政出外旅行,七年都没有回来,我曾做梦都想念见到他。您对着我笑着,牙齿像我丈夫聂政的牙齿,所以悲伤哭泣。”聂政说:“天下人们的牙齿,都会像您丈夫聂政的样子,为什么哭泣呢?”就分别离开了,再进到山中,仰天叹道:“啊,我改变容貌改变声音,想给父亲报仇,却被妻子认出了,父亲的大仇什么时候才能报呢?”拿起石块击掉牙齿,留在山中三年苦练琴曲,拿着古琴进入韩国国都,人们没有谁能认出聂政。聂政在城门下弹奏古琴,观看的人们排成行,路上骑马坐牛车的人们都停下来听着,(人们)把这件事告诉给韩王。韩王召唤聂政并接见他,派他弹奏古琴,聂政就弹着古琴歌唱着。把刀藏在古琴内,聂政于是左手抓住韩王的衣袖,右手拿出刀子,来刺杀韩王,杀死了韩王。说:“哪里有让活着的孩子见不到父亲这种事发生呢!可以能这样吗?”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于是(王宫的卫士)把聂政的头和砍裂的身体悬示在大街上,并在他身旁悬挂着告示:“有知道此人者,赏赐千斤黄金。”于是就有一位老母亲前往哭道:“啊,替父报仇吗?”回头对大街上的人们说:“这就是聂政啊。他为父亲报仇,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才自己割剥脸皮,我为什么要怜惜我这女人的身体,却不传扬我儿子的美名呢?”于是就抱着聂政的尸体大哭,冤恨凝结深深陷入心中堵塞气血,最终断绝脉搏而死去。所以说:聂政刺韩王。
有一位叫嵇康的人,曾经游览天台山,忽然听到山谷中琴声幽幽,寻声找去,来到一处茅舍,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子开门。这位神女说:“看到先生爱琴,我另有《广陵散》赠送。这是天籁之音,是琴曲中的大丈夫啊,不可以轻易传给别人。”嵇康问:“是什么人作的曲子?”回答说:“是广陵子啊。早年在山中教聂政习琴,形影不离如同亲人一般啊。”嵇康恍然大悟,恭敬地请求神女传授给他,学习至天亮才离散。
嵇康一生独爱这个琴曲,虽然有达官贵人求教,他一概不传。到嵇康将要在东市上赴刑的时候,三千名太学生“请求朝庭赦免嵇康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最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在刑场前调琴而弹,琴弦弹动处风停云止,人鬼全都寂静无声,只有音符在琴上跳跃着,他的思绪在指尖滑动,他的情感在五弦上流淌,天籁之声在青天之上回荡,仙乐袅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琴弦发出铮铮之声有如兵器相撞击,使天地惊恐,使鬼神哭泣,听着的人们无不改变容颜。曲毕长叹一声:“袁孝尼曾请求学习此曲,吾吝惜坚决不传,《广陵散》从今天就断绝了!”最终他壮烈激昂地赴死。海内之士,没有谁不痛惜。
16、答案略
17.(5分)
催,催促,温和美好的春气催促着黄鸟鸣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气的美好黄鸟鸣叫的悦耳动听。转,转动,明媚的阳光在绿苹上欢快地跳转着,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阳光写成动态,体现了水面上绿苹在阳光下轻微晃动的情景。
构思新颖,避免了平铺直叙,给读者新奇的感受。
18.(6分)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早春万物新生富有生机的景象。
承接上联的“物候新”三字,是对“物候新”的具体展开;又对下联中的“归思”做铺垫。
对题目“早春游望”做了具体的描述,点了诗题。
19(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2) 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3) 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4) 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4分)
20、正面描写: 通过老人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嫉恶如仇、大义凛然
侧面描写: 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描写壮汉穷凶恶,
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各3分,共6分)
24、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体系。
25、标准同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