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安详,给予(jǐ);C.貌合神离;D.方枘圆凿(ruì))
2.(3分)B(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各有千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3.(4分)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 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5分)示例:俄罗斯人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弥补了开幕式的遗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幽默,感受到他们的智慧,更感受到他们的自信。
评分建议:内容3分、修辞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4分)①属:接着 ②寻:不久 ③更:又,另 ④让:推辞
6.(2分)为人谨慎 为官清廉 生活俭朴 处事公正 事君尽忠
评分建议:两点1分,三点2分。
7.(3分)B(“华恒托病”于文无据,华恒辞职与“意见相左”无关。)
8.⑴(3分)兄弟犯罪(尚且)不应相互牵连(治罪),更何况叔伯兄弟呢!
评分建议:“及”、“群从”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⑵(4分)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就是担任宗伯这一职务掌管的呢!
评分建议:“夫子”、“与”、“ 所司”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⑶(3分)同乡人任让轻佻浮薄,品行不端,被华恒罢免官职(或:降职)。
评分建议:“轻薄无行”、“为……所……”及语句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3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⑵(4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
⑶(3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⑵翱翔蓬蒿之间 ⑶日月忽其不淹兮 ⑷飞漱其间 ⑸梦啼妆泪红阑干 ⑹燕然未勒归无计 ⑺为往圣继绝学 ⑻赢得生前身后名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联想、想像(1分),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描写早春景色(1分),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2.(4分)内容上:写出自己对春天的珍爱之情(1分);
结构上:与下文三十岁以后对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形成对比(2分),突出自己原先对生命认识的肤浅(1分)。
13.(6分)“调和”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完全融入秋天,变得沉静(2分);“不调和”既指节气进入秋天,天气依然有着夏的特征,又指作者进入人生之秋,心境并未完全达观(2分)。这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2分)。
14.(6分)①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
②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
③人生欢乐和悲苦并存,欢乐越多,悲苦越多;
④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首先提出读书是心灵活动的观点,接着列举时人偏离读书本旨的现象,最后揭示读书的意义。
评分建议:每点2分,过多分层酌情扣分。
(6分)读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作家的作品,能让自己产生亲切感;与作者及其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启迪心智,获取新知,开拓新领域。
评分建议:每点2分。
(6分)①读书应避免功利化;②好书要重读;③要读与自己气质相近作家的书;④读书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读书要有真知灼见)。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作文评分细则
一、试题回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材料的基本理解
第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意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伟大的人,普通人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二句话: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的名言意为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暗指他们通过特定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第三句话: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的名言意为以平凡的心态追求伟大,取得伟大的成就。
三则材料均指向“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且暗含“平凡(普通、平常)”可成为“伟大(不平凡)”之意,有着积极的人生意蕴。
3.主要立意角度:①谈平凡的人需要追求伟大、为何要追求伟大、如何才能实现伟大;②谈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从平凡开始,伟大事业由平凡人创造;③谈心态需平凡但追求应伟大;④谈平凡的人未必能伟大,但不可无伟大之志……总之,行文要扣住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立意须有积极意义。
若偏离“平凡(普通、平常)”、“伟大(不平凡)”这些核心词,或无视 “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谈“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本质”等则视为偏题。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的题目乍一看似乎过于宽泛,然而他在文中是有具体对象与阐述的。反之,题目看似很准,但行文中却有游离材料的明显表现,这类作文不能判为偏题,但应适当降档评分。
当然,学生对作文题旨的理解纷繁复杂,具体情况需要各位阅读卷老师认真阅读、仔细甄别,要勇判高分,敢打低分,坚决杜绝保险分。
三、判分
1.判分原则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要求。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 ;二类56~62; 三类49~55 ;四类42~48 ;五类28~41 ;六类27分以下。
3.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4.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阅卷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缺作文题,扣2分。
附:评分表解
| 等级 | 分值 | 切题 | 立意 | 结构 | 记叙文 | 议论文 |
| 一类 | 63及以上 | 切 题 | 独到、深刻 | 精巧、严谨 | 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相通的默契,有巧妙而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 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
| 二类 | 62-56 | 准确、正确 | 完整、有特点 | 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有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 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 |
| 三类 | 55-49 | 基 本 切 题 | 基本 正确 | 基本 完整 | 所叙人和事与“材料“相似,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 观点能从材料中来,但论证不是很充分,虽略有“分析”,也有一定的层次和条理,但内在逻辑不够严谨。 |
| 四类 | 48-42 | 略有 牵强 | 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 | |||
| 五类 | 41-28 | 不 切 题 | 牵强贴标签 | 逻辑层次不清 | 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较弱。 | 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超越“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 |
| 六类 | 27-0 | 不正确 | 无章 无法 | 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差。 | 观点或立意完全不与材料沾边,不会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 |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20.(2分)司马相如 《子虚赋》(或《上林赋》)
21.(2分)①博采古籍; ②有独特的史学观(自成一家之言)。
评分建议:答对1处,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BD(B项中《狂人日记》中无关于辫子情节的描写;D项中《黎明周报》后已停刊, 送别觉慧的应是《利群周报》的朋友。)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23.⑴(6分)①吕蒙称病,向孙权举荐陆逊担任右都督防守陆口;②诱使与关羽有矛盾的博士仁、糜方降吴;③写信给曹操,相约夹击关羽。
评分建议:一点2分。
⑵(4分)①将奥菲利亚的美丽、天真、善良的女性柔美与男性的血腥仇杀形成对比;
②以奥菲利亚因父亲被误杀而发疯,最后落水身亡,引发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决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奥菲利亚的死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性。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5分)①等级观点根深蒂固;②缺少分析思维;③急功近利(注重切近的效益或实用主义倾向严重);④忽视个人价值(注重家族本位)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5分。
(4分)⑴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⑵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6.(6分)⑴“和”要求勇于接纳外来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达到平衡统一,并产生新文化(3分)。“同”只是一味照搬、模仿外来文化,亦步亦趋,最终丢失自己的文化(3分)。
文言文翻译
华恒传
华恒字敬则,博学以清白闻名。娶武帝女儿荥阳长公主,任驸马都尉。元康初年,立太子,华恒因被选为太子宾友。司徒王浑征用为仓曹掾,接着任散骑侍郎,多次升任散骑常侍、北军中侯。
愍帝即位,以华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不久,刘聪逼近长安,诏令华恒外任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华恒集合义军,得二千人,未来得及开往西边,关中就失守了。当时群贼正强大,所在州郡相继望风而逃,华恒也想弃郡东渡,而堂兄华轶被元军杀死,因此犹豫。先给骠骑将军王导写信,王导报告元帝。元帝说:“兄弟罪不相连,何况是叔伯兄弟呢!”立即召回华恒,补任光禄勋。华恒到后,还没来得及任命,又改任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不久任太常,议论行郊祭。尚书协、国子祭酒杜彝认为必须回洛阳再行郊祭。华恒认为汉献帝在许昌住,应当在本地行郊祭。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与华恒意见一致,于是决定郊祭。不久以病重提出辞官,诏书说:“太常专管宗庙,祭祀很庄重,而华恒病重,不能亲自主持。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身就是太常的职责呢!现在改任华恒为廷尉。”
太宁初年,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路诸军事。王敦上奏改任华恒为护军,病重不就任。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年,因愍帝时赐爵进封全部取消,华恒另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再领太常。苏峻之乱,华恒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起到石头,备受艰辛,困窘一年以上。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在苏峻军中,有势者多被他杀害,见到华恒则很恭敬,不胡作非为。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得以脱险。
等到元帝加元服,又将立皇后。战乱之后,典集全毁,婚冠之礼,无所依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并郊庙辟雍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照旧,坚决推让没有就任。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华恒谨慎俭朴,虽居显位,常布衣蔬食,年老尤其如此。死时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