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7:36
文档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一)《观潮》文段选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en me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i fu),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u zhu)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ing bin)进,浩
推荐度:
导读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一)《观潮》文段选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en me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i fu),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u zhu)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ing bin)进,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

(一)《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en  me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i  fu),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u  zhu)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ing  bi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en  be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an  cha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6分)

3、我能写近义词。(4分)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5、照样子写词语。(3分)

  浩浩荡荡:                                                           

6、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3分)

   山崩地裂                   、                  、                       

7、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3分)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样子   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 说明                                   。(4分)

 

 9、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话。(3分)

                                                                                 

10、大潮是从         来的。作者是由        而       地写出了潮来时      的和    的。(5分)

11、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4分)

   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1)                                              

(2)                                              

12、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3分)

 

 

13、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       ;第二句写出了    和    ;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    的和浩大的      。(5分)

14、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会提什么问题?细读后,你能自己解决吗?(5分)

我提的问题:                                                                      

我的解答:                                                                     

                                                                                  

(二)《鸟的天堂》文段选读(1)

起初周围是(寂静  宁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  陆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4分)

2、我会在文段中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2分)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静寂(      )     兴奋(       )     应接不暇(          )

4、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2分)

5、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2分)

6、按文中内容填空。(共7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2分)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2分)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兴奋”一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5分)

 8、你喜欢这里的鸟吗?为什么?(3分) 

 (二)《鸟的天堂》文段选读(2)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u  zu)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u  shu)。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i  shui)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u  zu)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eng  fe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i  shi)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6分)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2分)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3分)

   渐渐(       )      似乎(        )       颤动(           )

4、第一自然段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来观察。(4分)

5、画横线的这句话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4分)

6、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爬山虎的脚》文段选读

以前,我只(就是说   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in  bi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in  ji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u  chu)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a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  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2分)

2、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3、我能写近义词。(4分)

痕迹(      )      牢固(      )     逐渐(      )   休想(       )

4、我能写反义词。(3分)

弯曲(       )     仔细(        )     萎谢(        )

 

 

5、“能”字有几种解释:①有能力的;②能力,才能;③能够。下列句子应各选哪种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

(2)小红的爸爸是一位种田能手。                         (         )

(3)我们应该多方学习,掌握多种技能。                   (         )

6、第一自然段中①~~ 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7、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请你在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用“   ”画下来。(2分)

 

8、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    )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     )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    )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      )不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3)(    )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掉了。

9、把描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动词抄写下来。

 

10、“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请根据这段话,再加上你的想象,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5分)

(四)《蟋蟀的住宅》文段选读(1)

在朝着阳光的堤(di  ti)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en  ne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jin  jing)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i  zhi),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jian jian)朴的,清洁、干燥(cao  za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6分)

2、比一比,再组词。(3分)

既(      )  扑(      )    燥(     )

即(      )  朴(      )    躁(     ) 

1、  我会写出下面的反义词。(3分)

粗糙(      )    简朴(      )     平整(       )

5、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4分)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

(1)                                              

(2)                                              

6、用“      ”画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能造出一句比喻句来(3分)

7、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拟人句,并能造出一句拟人句来。(3分)

8、读了这部分,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说说理由。(4分)

(四)《蟋蟀的住宅》文段选读(2)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u  pu)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an  zuan)在土底下干(gan  ga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ao  zha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有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敝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4分)

2、“它用前足扒土”的“扒”读音、意思正确的一组我认为是(   )(2分)

A、ba 抓住,把着   B、pa 用耙搂,聚拢  C、ba 刨开,挖  D、pa扒窃

3、我知道蟋蟀盖房子是在                     (季节)。(2分)

4、我会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5分)

        、            、           、         、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        )地铺开     (      )地摆动     (       )地抛出

(        )的土块     (      )的蟋蟀     (       )的住宅

3、  缩句。(2分)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

7、造句。(2分)

(1)即使、、、、、、、也、、、、、、

 (2)只要、、、、、、、就、、、、、、

   

8、“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4分)

 (五)《巨人的花园》文段选读

 喂  你赶快滚出去  巨声叱(chi ci)责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  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ning  nin)视着巨人  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jin  jin)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ku  hu)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4分)

   任性(      )    凝视(      )     冷酷(      )     叱责(      )

3、照样子写词语。(6分)

   火辣辣:            、                、                  、                  

4、我能给短文中未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5、“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 

6、“噢!是这么回事呀!”句中的“这”指                     。巨人终于明白了                                            。(5分)

7、巨人最后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而巨人开始对孩子由生气到大声叱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4分)

 8、想一想,巨声叱责的时候,心里可能怎么想的?(3分)

9、从巨人的话中,从这篇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4分)

  10、“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请写下来。(5分)

  (六)《去年的树》文段选读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dao  dao),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工厂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chai  cai),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mei  mei)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zheng  zhang)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4、  我会给文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3分)

5、  我会用“  ”把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去掉。(6分)

6、  我会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4分)

伐(     )      斧(     )     悼(      )       锯(      )

代(     )      爷(     )     掉(      )       剧(      )

4、文段中哪四个动词的连用,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树的不幸遭遇。(4分)

                                                                                       

5、根据下面的提示仿例写出相应的拟声词。(6分)

例:锯木头的声音(沙——沙——)

水流的声音(           )  鸽子叫的声音(           ) 青蛙叫的声音(         )

6、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4分)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1)                                              

(2)                                              

7、树可以用来做火柴,还可以做什么用?试举例说明。(至少3个)(3分)

 8、去年,鸟儿对着树唱歌。今年,鸟儿对着灯火唱同一首歌。鸟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猜出鸟儿心里的想法吗?先想一想,再写下来。(5分)

9、我能体会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1)鸟儿睁(zheng  zhang)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看”,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

10、读了这篇童话,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把它写下来吧!(4分)

(七)《白鹅》文段选读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kan  kan)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的步调相似(shi  si),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mu  mo)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ao  jue)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颈子来咬你一口。 

1、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写反义词。(3分)

傲慢(      )          急速(       )         严肃(    )

3、我知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从鹅的(      )和(    )写出鹅的高傲。(4分)

4、我能用“       ”画出具体描写鹅能看守门户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鹅步态的句子。(4分)

5、我能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6、“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如果鹅也会说话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4分)

 7、这样傲慢的鹅,你喜欢吗?请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八)《猫》文段选读

猫的性(xing  xin)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它屏(bing  ping)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zeng  ceng)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men  men)。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4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3分)

古怪(      )    暖和(     )    尽职(    )

3、第一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2分)

4、“古怪”的意思是:                                       。(3分)  

5、第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猫                       。(3分)

6、用加点的字造句。(2分)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7、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         、           、      

           、             。(用文段中的词语归纳)(5分)

8、文章很大篇幅体现了人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哪里体现出来?请用横线把它画出来。(4分)

 (九)《长城》文段选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  险峻)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  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按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划去不恰当的词语。(4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6分)

气魄(     )      凝结(     )    单看(     )

3、作者以(    )为例,从四方面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难。这四方面是:修筑长城用的(     )多;(     )重;(   )难;修筑在(      )上。(5分)

 4、读了这两段话,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   ),最想积累的句子是                                                                                                                                                   。这句话饱含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4分)

 5、“单看”中的“单”字可换成         字。(2分)

 6、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感叹什么?(3分)

 (十)《颐和园》文段选读

 走完长廊(lang  nang),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e  ge)。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dian  dian),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i   ji)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3分)

耸立(     )   葱郁(     )   痕迹(    )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分)

4、昆明湖的特点是:          和        。(4分)

5、这两段话中,作者写了         、        、          三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            ,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           ”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        ”来比喻它。(6分)

6、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       、        三个方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空间方位非常清晰。(3分)

7、“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聪明的你,请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4分)

(十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段选读

针头向皮肤刺出,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luo  la),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kong  kong)旷(kuang  guang)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zhan  zan)停的间隔,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xue  xie)脉(mai  mo)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6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6分)

    跨越(     )   永远(      )    如同(      )

3、写出下列的反义词。(6分)

清楚(     )    沉着(    )     暂停(     )

4、为什么 李博士不到安全的地方去,而仍留在病房?(3分)

 5、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也许,小钱和这位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3分)

6、从本文中,你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的什么高尚品质?(4分)

 7、用“        ”画出表现两岸人民关系的句子。(3分)

8、“生命桥”的意思是                                             。

  “生命桥”是由                                        架起来的。(6分)

9、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

 10、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李博士和青年说些什么?(4分)

 1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5分)

 (十二)《呼风唤雨的新世纪》文段选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ai  nai)自然的农耕(geng  gen)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kong  kong)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o  po)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划去不正确的读音。(8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6分)

    依赖(     )   愿望(      )    大概(      )

3、写出下列的反义词。(6分)

现实(     )    舒适(    )     方便(     )

4、比一比,再组词。(6分)

赖(     )      耕(      )     幻(      )

懒(     )      耘(      )     幼(       )

5、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

             、                和                  。(6分)

6、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造一个句子。(2分)

7、我会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分)

 8、同学们,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4分)

 9、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4分)

 10、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5分)

(十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段选读(1)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zu  zhu)界地  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mo  mu)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jia  jie)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哪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huo  hua)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画出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给文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3分)

3、形近字组词。(3分)

  糟(      )       锅(    )    租(     )

  遭(      )       窝(    )    组(     )

4、“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意思是:                           。(3分)

5、伯父叹了口气的原因是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                                            。 (5分)

6、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换个方式。(3分)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改成陈述句)

(十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段选读(2)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是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大嚷(rang  yang)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巡(xun  cun)警局能给她撑(cheng  chang)腰,惩(cheng  ceng)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局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画出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6分)

    左顾右盼:                                                     

得意扬扬: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惩处(     )    得意扬扬(       )   左顾右盼(      )

4、我会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3分)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5、你知道什么事情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吗?(4分)

  6、当时那位妇女给那个中国巡警训斥,有理无处说。亲爱的同学们,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说出来。(5分)

7、“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请你展开翅膀,此时的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假如你在现场,你有什么感受?(4分)

 

 

 

 

 

 

 

 

 

 

四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一)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bian    pian)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lu   lu)轻轻地撒像茁(zhuo   zhou)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哀心祝愿:老师,您好!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找出这段话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的“老师,您好!”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用“每当……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师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喊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    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    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笑”有许多种,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写出一句古语,说明要珍惜时光,从小努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净、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颗)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①tǐng bá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②jiān yìng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里,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裁、栽)着这种树。有了这种树,那些③jiàn zhù仿佛增添了不少幽雅的情趣。 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④míng mèi、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 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发觉)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我问非洲朋友:“这叫什么树?”

    非洲朋友仰望着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非洲朋友解释说:“这种树原生长在沙漠里。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受到热沙炙(zhì)烤(kǎo)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我在台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尽束然起禁。

    它出生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bá)涉(shè) 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移植于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yì), 给观光非洲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它造福于人,并不以环境不同而改变性格。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打上“√”。(2分)

3、读文中的拼音,依次写出词语。(2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4、圈出短文第七自然段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找一个比喻句用“    ”画下来并填空。(2分)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6、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是:                                                        

                                                                (2分)

7、它能“造福于人”,具体表现在:                                            

                                                                (2分)

8、“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短文内容,用几句话把你的理解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窗

    窗,一直是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从窗口往外看,欣赏屋外的景物。

    五岁的时候,我和家人住在乡村的小屋。白天,**在窗前  可以看到蓝天  白云  青山  绿草  我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

    七岁的时候,我们搬到海岛。晚上,我伏在窗前,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数着天上的繁星。远处的灯火,像一朵朵闪闪发光的金花,令人神往。

    现在,我又从大厦的窗口往外看。马路上有飞驰的车辆,有往来不绝的行人,还有灿烂耀眼的大小招牌,使我目不暇接。

    啊!窗外的景物真是变化无穷,它给我的欢乐是说不完的。

1、给第二自然段缺标点处加上标点。(3分)

2、用“──”划出一句比喻句。这句把        比作        。(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往来不绝(          )    变化无穷(          )

4、填空:

    这篇文章按时间的变化:“            ”、“          ”、“           ”,分别写了      、      、      (地点)窗外不同的景色,写出了景色的变化,也写出了              的改善。(4分)

 三、 阅读短文,完成作业。16%

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有米兰,玫瑰,太阳花……每年春夏间,它们争芳吐艳,惹人喜爱。然而,我最爱的是迎风怒放的菊花。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都(落、飘、洒)满了寒霜,瑟瑟秋风吹来,黄叶纷飞,百话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长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菊花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姿态万千。就说我家院子里的菊花吧,那白菊白得象雪,黄球菊白里透黄,墨菊紫里透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再说形状吧,龙须菊花瓣向上卷起,好象小姑娘头上的卷发,百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黄球菊开放时,朵朵花儿就像毛茸茸的小鸡,……这一束束菊花,在寒风中竟相开放,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我爱菊花。菊花啊,你坚强的品格(激励、鼓励、勉励)着我奋发向上。

1、 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 第二自然段中用来描写菊花的动词有                     。

3、 第三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描写菊花的形状时,作者用                  比喻龙须菊向上卷起的花瓣,用                 

比喻黄球菊的朵朵花儿。

4、 按要求摘录句子或词组。

描写菊花性格的:

描写菊花颜色的:

描写菊花形状的:

5、 我爱菊花,最主要的原因是:

(1)、菊花颜色艳、姿态多(    )

(2)、菊花性格坚强。(   )

(3)、菊花的品格使我奋发向上。(    )

三、 阅读分析。16%

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里,观察了一盆樱桃椒。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丛中,似乎闪烁着红宝石,真是惹喜爱。

走近细看,樱桃椒又是一番姿态。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壮,枝叶向四周撑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些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在绿叶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季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他们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樱桃椒,你真美啊!"

1、 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 在文中用"--"画上两个比喻句。

3、 走近细看时,是从樱桃椒的        、        、        、         、        等方面进行观察的。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       、         、          、          。

4、 远看樱桃椒是什么样子的?

5、 作者有什么具体感受? 

三、阅读短文,完成作业。10%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花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

一个孩子快乐地说:"你们快看啦!那荷叶托着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它看着自己,仿佛看到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你增添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1、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2%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2%

    减少(   )   痛苦(   )

3、仿照画直线的句子,用"像"写一句话。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长辫子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长辫子被后边的人拽住了。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边的人拽着,于是猛地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个耳光——天!那居然是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但小战士没吭声,只是红着脸笑笑。于是姑娘更生气了,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小战士一个耳光。小战士仍然没生气,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可一时语塞,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战士只是看了看她,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谅解。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看着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不知道此后这位高傲的姑娘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她也不会忘记刚才那一幕!

  是的,有一种高贵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短文写的很感人,我们来好好体会:当长辫子姑娘第一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第二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发现自己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而感到脸红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战士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_____”。(6分)

  3、“面对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此刻,姑娘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四字词很多,我能积累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根据短文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祖国的宝岛

祖国的宝岛——,有许多风光秀丽的名山大川。峰峦挺秀的阿里山就是其中之一。它以奇特的“神木”,呼啸的林海,变幻的云海,壮丽的日出为人们所称道。

这里奇数茂密,古木参( cān   shēn  cēn )天。有3000多年树龄的红桧  高52米  离地面最低处的树围有23米  被誉为  神木  还有4100多种高龄的“大神木”和树中生树、三代同堂的“三代木”。这些奇异的树木,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乍起,千枝婆娑,万叶摇动,像大海涌起层层波涛,发出阵阵涛声。即使站在山下,也能听到林海的呼鸣。每当黄昏的时候,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把山谷和树海遮掩得若隐若现。伫(zhù  chù)立山峰,遥望脚下,白浪翻飞,犹如置身海上仙山之中。在观日楼看日出,景色更为壮观。远远的玉山那模(mó  mú)糊的轮廓在微微地晨曦中逐渐清晰起来。天空忽而墨蓝,忽而淡青,忽而灰白,忽而殷红。不一会儿,墨绿色的山影缓缓地显现出来。霎时,红澄澄的一轮朝(zhāo  cháo)阳蓦然升起,腾向空中,射出灿烂的光芒,给青山翠谷抹(mā  mǒ  mò)上一层瑰丽的色彩。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2.5分)

2、给文中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5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奇异(     )  瑰丽(     )  反义词:隐(   )  模糊(     )

4、在第2自然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2分)

5、用‖把第2自然段分成4层。(4分)

6、填空。(4分)

短文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了阿里山秀丽的风光。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就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摊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角,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块钱得了。”

排长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上前线去了。”说完,排长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排长止住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2分)

“略一沉思”中的“略”⑴稍加;⑵大致,简要;⑶省略。  (   )

“沉”⑴没在水中;⑵分量重;⑶深入,程度深。 (   )

2、结合上下文,猜测一下“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一句中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话?写在下面。(3分)

                                                                       

                                                                       

3、排长付了钱为什么不把修好的鞋拿走?(2分)

                                                                       

                                                                       

4、大个子军人特意写信给排长,让他把钱交给小鞋匠,这说明了什么?(2分)

                                                                        

                                                                        

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侯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调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其他,都需要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为,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能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那不仅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1、解释:

感恩:                            

2、文中列举了哪些理由说明要感恩?

                                                                         

3、我国有感恩的传统吗?从文中找出来。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      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之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目有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壹装满”。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水壶塞,里面(居然  果然  依然  竟然  虽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对着艰难的抉择      ,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要把生命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在横线上填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在括号里选择一恰当的词语,在下面横线。1.5

2.“塞”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但都读(   );它还有两个音,如“塞外”读(   );“堵塞”读(   )。1.5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

小心翼翼:                                            

置之度外:                                            

4.把“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这句话改为陈述句。2

                                                      

5.文中的那个人面临的“艰难的抉择”是指什么?2

                                                      

6.这个故事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

                                                      

                                                       

文档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一)《观潮》文段选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en me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i fu),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u zhu)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ing bin)进,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