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产品型式 | 图号 | 测试日期 | |||
| 依据标准 | EN498 | 认证机构 | CE | page | |
| 要 求 | 结论 | 记录/备注 | |||
| 1. 炉具结构 | |||||
| 1.1 BBQ无锐角,尖角,毛刺,BBQ操作 方便,使用安全 | |||||
| 1.2 金属材料(火山石架,烤板,烤网,烤叉除外)应采用防锈材料或有其它防锈措施,其熔点不得低于450℃ | |||||
| 1.3 炉具不允许使用石棉材料 | |||||
| 1.4 在正常操作,清洁及搬运过程中,炉具上的部件及材料不应受到各种因素(温度,湿度,机械,化学)的影响而改变结构和性能. | |||||
| 1.5 与食物接触或可能会接触的表面处理对食物必须无污染,或其它影响. | |||||
| 1.6 用户组装方便,在组装时不需使用非生产商 配备的工具,且供气管路应由厂商预组. | |||||
| 1.7 炉具水平状态操作稳定可靠,带有四个车轮的炉具需有锁定装置,自锁装置必须保证不造成用户误操作. | |||||
| 1.8 炉具10度斜坡稳定性测试 (烤板网的使用面积0.5KG/DM2的承载,烤叉上0.5KG/10CM的承载,炉具在带或不带钢瓶的情况下任何位置均不应跌倒为合格,且大上盖炉具的上盖不应意外关闭) | |||||
| 1.9 供气管路不可使用软焊接. | |||||
| 1.10 供气管路系统在日常维护中需拆卸的零部件应在5次拆卸组装后,(包括更换垫片)仍能保证气密安全,使用安全. 1.11 阀组合操作方便,且须保证不出现偶然转动,不出现卡死现象,经“温度测试”后仍保持操作方便,安全. | |||||
| 1.12 炉具阀的开关,火势大小位置应标示清晰,标示须保证用户不出现误操作,阀组合顺时针旋转为关闭状. | |||||
| 1.13 炉头在正常使用中不会移位,易于拆卸和清洁.同一炉具相同规格的炉头标示应一致. | |||||
| 1.14 烤网线距不大于2cm,均匀承载0.5kg/dm2压力后应保持在原本的装配位置,不变形或损坏. | |||||
| 1.15 如配有烤叉,烤叉应有手柄,手柄有效长度不可小于80mm,烤叉有效长度内承载0.5KG/100MM时仍稳定在支撑杆上. | |||||
| 1.16 钢瓶支撑架承受钢瓶全重时不变形,钢瓶装拆方便,瓦斯管装好后须保证不会与尖角,锐边接触的可能. | |||||
| 1.17 炉具标示应明显,易读和持久,标示中应有制造商的名称或识别符号,炉具名称,型号,炉具的总热值(KW/Hr)以及使用气体的类型和供给压力. | |||||
| 2 炉具性能 | |||||
| 2.1 气密测试 (室温20℃,大气压1013.25mbar的条件下以150mbar的空气压力测试,炉具的泄漏量应<0.07L/Hr) | |||||
| 2.2 炉具热值测试 (在炉具所规定的标准热值±8%内为合格,如果炉具的阀嘴<0.05mm,可允许误差±10% | |||||
| 2.3 炉具应有手工点火孔,且应能观察到炉头点火情况. | |||||
| 〔在增压(118%常压),常压,减压(73%常压)三种条件下进行点火,要求5S内点火成功. | ||
| 2.4.1 待点火炉头处于大火位点火; | ||
| 2.4.2 待点火炉头处于小火位点火; | ||
| 2.4.3 炉具至少燃烧60S后再次点火; | ||
| 2.4.5 炉具在上盖打开及关闭状态点火. | ||
| 2.5 在点火测试后燃烧60S内火焰应稳定. | ||
| 2.5.1 炉具在稳定测试中,处于小火位,大火位时不回火,不熄火. | ||
| 2.5.2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炉头阀在正常压力下以正常速度转动到全流量的一半位置时,炉具不可有浮火,熄火现象. | ||
| 2.6 钢瓶加热测试,钢瓶充4/5标准容量燃气,常压下燃烧1小时后熄火0.5小时,每隔5分钟测一次钢瓶气压应符合 “EN498”标准6.6款. | ||
| 2.7 耐热测试:炉具用回火极限气体,在保持回火的最大流量和压力下燃烧15分钟,炉头应不损坏影响使用. | ||
| 2.8 CO含量测试:测试气体丙烷,增压(45mbar)条件下燃烧15分钟,抽取一次气体样本,然后在常压(37mbar)以全流量的一半燃烧5分钟抽取一次气体样本,(上盖在关闭和打开的条件下分别测试) 每次测试的结果CO含量均要求<0.20% | ||
| 2.9 所有测试完毕后,BBQ不得有明显的积炭. | ||
| 2.10 防风测试:在3M/S的风速下,炉具上盖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下,炉头应能点燃且不熄火不回火. | ||
| 2.11 主要部件温度测试(于室温) | ||
| 2.11.1瓦斯软管不与(温度=室温+70℃)的部件接触 | ||
| 2.11.2 炉具脚支撑:+70℃ | ||
2.11.3 把手和正常操作时可能会与手接触的部件:
金属: +35℃ 玻璃或陶瓷: +45℃ 塑料或木材: +60℃ 注:测量烤叉把手时,取最外部向内50MM处的温度 | ||
| 3. 适用气体类型及相应压力: | ||
| 3.1 I3B/P(30):丙烷,丁烷及其混盒气体均适用,使用压力:28~30mbar | ||
| 3.2 I3B/P(50):丙烷,丁烷及其混合气体均适用,使用压力:50mbar | ||
| 3.3 I3+(28~30/37):丙烷气体,使用压力37mbar,丁烷气体使用压力:28~30mbar | ||
| 3.4 I3P+(37):丙烷气体,使用压力:37mbar | ||
| 3.5 I3P+(50):丙烷气体,使用压力:50mbar 丁烷气体,使用压力:28~30mba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