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90分钟 范围:必修2第2/3单元 命题:
选择题,共13小题,每个小题3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答案 |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虽趣舍万殊 B.冯虚御风
C.王回深父 D.蒲苇纫如丝
2.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觞一咏 觞,酒杯 B.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显出白色。
C.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使……错 D.交广市鲑珍 市,购买
3、对下列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对比和融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椹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B、你这人究竟还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C、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失。
D、日晕发生的时候,峨眉山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美人兮天一方 B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顺流而东也
7、对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距其院东五里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B ①扣舷而歌之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①惟江上之清风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D 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当其欣于所欲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茂林修竹(高,长) ②掌修国史(修改)
B.①正襟危坐(端正的) ②危楼高百尺(危险的)
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达到) ②听妇前致词(表达)
D.①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10、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而今安在哉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
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徙”“转”都和官职有关,“擢”是“提拔”的意思,“徙”和“转”表示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文中指“和尚”,和《游褒禅山记》中的“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意思相同。
D.“崩”,指天子去世,古代不同等级的人去世称法不同,诸侯或后妃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5分)
(2)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5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上元夜
崔 液
玉漏银壶①且莫催,铁关金锁②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②铁关金锁:这里指城门。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16、请赏析“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两句的妙处。(6分)
四、文言文点练
1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指传主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
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
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
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
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19、请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译文的硬译或漏译之处并改正。
(1)(陈子昂)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译文:隐士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问题:
改正:________________
(2)秦将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攻平舆,破鄢、郢。楚军大败李信。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取际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
译文:楚人听说王翦率领而来,就召集国内防御他,王翦坚守,不与楚军交战。
问题:
改正:
20、奇杰之士,常好自负,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
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
(选自苏洵《养气》)
(1)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
(2)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