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持有部门: 文件编号: | |||
| 制订者: 审核者: 版次: | |||
|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 |||
| 手术名称 | 可能的污染菌 | 推荐药物 | 说明 |
| 头颈部手术(经口腔黏膜)、脑外科手术(经鼻窗、鼻腔,口咽部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克林±庆大霉素。 | 1. “±”是指两种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下同) 2.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下同)。 |
| 耳鼻喉科手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 如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 |
|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 |
| 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 | 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
| 结肠手术,直肠手术,阑尾手术,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 |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甲硝唑或头霉素类。 | 1.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2. 择期结肠、直肠手术选择机械性肠道准备联合口服抗菌药物时,口服抗菌药物可选择肠道不吸收或较少吸收的种类。 |
|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 革兰阴性杆菌 | 氟喹诺酮类 |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 |
| 进入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泌尿外科手术、经皮肾镜手术 | 革兰阴性杆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 | 如: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术,切开造口术、支架植入及取出术 |
| 涉及肠道的泌尿外科手术 |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 |
| 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 | 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 |
| 皮瓣转移术、植皮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 |
| 外固定架植入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 |
| 截肢术、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甲±甲硝唑 | |
| 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 |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手术加用甲硝唑),或头霉素类 | 对β一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择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 |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 厌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或头霉素类。 | |
| 剖宫产术 |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 厌氧菌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 在切皮前30~60分钟给药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和子官内膜炎发生率。 |
| 措施类别 | 关键控制点 | 说明 | |
| 给药方案 | 1. 术前: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2. 2.术中追加指征: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的2倍或失血量>1500ml。 3. 术后用药时限,用药时间不超过24时, Ⅲ类切口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 1. 一般给予一次标准剂量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2. 给药间隔应从术前给药时间起算,而不是手术开始时间。 3. 延长用药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和感染艰难梭菌的风险。 4. 术中追加时机可结合药物半衰期,血清蛋白结合率,患者基本情况如体重、肾功能等综合决定,可采用在病历信息系统中增加“提醒功能”等措施提高术中追加依从性。 | |
| 不推荐措施 | 留置引流管时,延长术后用药时间。 | ||
| 切口局部涂抹抗菌药物。 | |||
| 在关闭切口前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术区。 | |||
| 注意事项 | 1.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基糖苷类等。 2. 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