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___
一、填空题
1.
被叶子遮住了7个珠子,有(个○,有(个●。
2.找规律,填空。
(1)2,3,5,8,13,(,34,(,(。
(2),,,,(,,(。
3.如图所示,用“十字形”分割正方形,分割1次,分成了4个正方形;分割2次分成了7个正方形;分割3次分成了10个正方形……以此类推,请填写下表。
(1)
| 分割次数 | 1 | 2 | 3 | 4 | 5 | … |
| 正方形总个数 | 4 | 7 | 10 | … |
(3)如果分割了286个正方形,共用“十字形”分割了(次。
二、解答题
4.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按照下面的规律摆下去。
(1)摆6个“金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摆n个“金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若有2018根火柴棒,那么可以摆多少个“金鱼”?
5.看图回答问题。
(1)买8本练习册共用多少钱?
(2)请再提出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6.学校鼓号队的女生有28人,占鼓号队总人数的。鼓号队的男生有多少人?
7.一次游泳比赛,有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决赛,赛前他们各说了一句话来预测比赛成绩。甲说:“我获得第一,乙获得第二。”乙说:“我获得第一,甲获得第四。”丙说:“我获得第一,乙获得第四。”丁说:“我获得第四,丙获得第一。”比赛结束后,大家发现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丁获得第几名?
三、脱式计算
8.请算出下面这道题的结果。
参与解析:
1. 3 4
【解析】略
2. 21 55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依据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前两个数据相加等于后一个数据,据此解答;
(2)由题干可知,依据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后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加1,分母分别是22=4、32=9、42=16、52=25、62=36、72=49、82=,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1)2,3,5,8,13,21,34,55,;
(2),,,,,,
【点睛】此题考查是的找规律,正确找出规律并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3.(1) 13 16
(2)55
(3)95
【分析】分割1次,得到4个正方形,可以写成:(1+1×3)个;
分割2次,得到4个正方形,可以写成:(1+2×3)个,由此可得每分割一次增加3个正方形,由此可得,分割n次,就得到(1+3n)个正方形。
(1)由分析填表如下:
| 分割次数 | 1 | 2 | 3 | 4 | 5 | … |
| 正方形总个数 | 4 | 7 | 10 | 13 | 16 | … |
1+3n
=1+3×18
=55(个)
(3)
1+3n=286
3n=285
n=95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找规律,解答此题关键是正确找出规律并用规律解决问题。
4.(1)38根;(2)2+6n;(3)336个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搭第1个图形需8根火柴,此后,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用6根,故按照上面的规律,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8+(n-1)×6根;据此解答。
【详解】(1)8+(6-1)×6
=8+5×6
=8+30
=38(根)
答:摆6个“金鱼”需要38根火柴棒。
(2)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8+(n-1)×6根;
(3)(2018-8)÷6+1
=2010÷6+1
=335+1
=336(个)
答:2018根火柴棒可以摆336个“金鱼”。
【点睛】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查出前三个图形的火柴棒的根数,并观察出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6根火柴棒是解题的关键。
5.(1)24元
(2)买6辆玩具小汽车共用多少钱?(答案不唯一)
48元
【分析】(1)用练习本的单价×练习本的数量=练习本的总价进行解答;
(2)提出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即可解答。
【详解】(1)3×8=24(元)
答:买8本练习册共用24元。
(2)买6辆玩具小汽车共用多少钱?(答案不唯一)
6×8=48(元)
答:买6辆玩具小汽车共用48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需要熟练背诵口诀。
6.42人
【分析】把鼓号队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鼓号队女生人数除以即可求出鼓号队总人数,用鼓号队总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求出出男生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人)
答:鼓号队的男生有42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的应用,明确单位“1”是否已知是解题的关键。
7.丁获得第三名。
【分析】因为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可以假设甲说的“我获得第一”是正确的,则乙说的“我获得第一”和“甲获得第四”都是错误的,与题意矛盾,所以甲说的“乙获得第二”是正确的。则乙说的“我获得第一”是错误的,“甲获得第四”是正确的;则丙说的“乙获得第四”是错误的,“我获得第一”是正确的;则丁说的“我获得第四”是错误的,“丙获得第一”是正确的。
【详解】根据分析,丙获得第一,乙获得第二,甲获得第四,丁获得第三名。
答:丁获得第三名。
【点睛】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假设和预设,然后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对假定和预设进行调整,从而得到问题答案。
8.
【分析】观察算式,找到规律:
分子:1+3+5=9,因为32=9,所以1+3+5=32;
1+3+5+7=16,因为42=16,所以1+3+5+7=42;
……
规律:n个加数的和=n2;
分母:2+4+6=12,因为3×(3+1)=12,所以2+4+6=3×(3+1);
2+4+6+8=20,因为4×(4+1)=20,所以2+4+6+8=4×(4+1);
……
规律:n个加数的和=n(n+1);
据此分别求出分子、分母的和,再约分即可。
【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