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读图1-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图1-1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图1-2为联合国徽章示意图。联合国徽章图案( )
图1-2
A.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经纬线由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纬度范围为60°S~60°N
读图1-3,回答3~4题。
图1-3
3.甲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飞 B.自东向西飞
C.自北向南飞 D.自南向北飞
4.乙飞机从c飞到a,其航程大约为( )
A.2万千米 B.3万千米
C.4万千米 D.5万千米
一不明物体坠落在62°N,65°E的地方。图1-4为经纬网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4
5.要寻找不明物体,应到(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不明物体坠落在(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7.从内江(30°N,105°E)出发到图中四地考察,距离最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上的宣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如图1-5)的朝向是( )
图1-5
A.正南 B.东南 C.西北 D.正北
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市举行。图1-6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读图,完成9~10题。
图1-6
9.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10.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11~12题。
图1-7
1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1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在认识地图的过程中,烟台的小明绘制了学校的平面图(图1-8)。据此完成13~15题。
图1-8
13.依据小明绘制的平面图,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确定多功能厅在校园的具体方位
B.估算从办公楼到宿舍楼大约有多少米
C.估计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比例
D.找出从1号教学楼去体育馆的最短路线
14.夏季开窗的时候,音乐楼随风传出的声音往往会干扰教学楼中文化课的正常进行。小明学校拟建一座音乐楼。如果只从盛行风向角度考虑,音乐楼最不适宜布局在校园的( )
A.西北角 B.东北角 C.西南角 D.东南角
15.小明学校拟调整部分绿化树种,以下树种最不适合选用的是( )
A.法国梧桐 B.白杨树 C.椰树 D.樱花树
16.下面四幅图是我国某直辖市的轮廓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图1-9
17.某行政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图中的( )
图1-10
A.甲 B.乙 C.丙 D.丁
某地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图1-11),完成18~20题。
图1-11
1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
A.气候湿热 B.地形平坦
C.交通闭塞 D.经济发展快
20.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他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
A.甲地—海上明月 B.乙地—炊烟袅袅
C.丁地—小桥流水 D.戊地—激流飞瀑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经纬网图”(图1-12),回答问题。(16分)
图1-12
(1)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B、D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________。
(2)图中B点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3)图中C点从南、北半球看位于___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________半球。
(4)图中D点从地球的五带位置看位于________带,属于________(填“高”“中”或“低”)纬度。
(5)在图中赤道附近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6)A点和B点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
22.图1-13为“二分二至地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13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____处附近(填数字序号),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填节气名称)。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扬州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处附近(填数字序号)。
(4)当扬州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处(填数字序号),此时扬州气温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3.读两幅平面图(图1-14),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甲和图乙相比,哪一幅比较容易看懂?你知道为什么吗?
(2)请把不容易看懂的那一幅图补充完整。
(3)图乙指向标箭头指示________(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操场位于教学楼的________方向,教学楼位于餐厅的________方向,学校的大门朝________(方向)。
(4)若图乙学校长630米、宽480米,绘制该图所用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__。
24.图1-15甲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1-15
(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不低于________米。
(2)A地位于王庄的____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__千米。
(3)图乙是沿图甲中________(填“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B 点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②天圆地方→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①地球卫星照片。
2.B 点拨:通过海陆分布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图;图中经纬线是由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图中纬度范围为60°S~90°N,跨南北半球。
3.D 点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飞机沿经线朝北极方向飞行,所以是自南向北飞。
4.A 点拨:乙飞机从c飞到a,沿赤道飞行,赤道长度约4万千米,c到a为赤道长度的一半,即2万千米。
5.C 点拨:从不明物体坠落地的纬度看,62°N位于赤道以北,排除②地和④地;从其经度65°E,排除①地(在西经度区);验证③地,符合62°N,65°E。
6.B 点拨:北纬度位于北半球,南纬度位于南半球,故坠落物在北半球;20° W向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向西至160° E为西半球,65°E位于20° W向东至160° E之间,属于东半球。
7.C 点拨:把内江(30°N,105°E)标在图中相应位置可知,内江位于我国西南部,观察内江到四地的距离发现,内江距离③地最近。
8.C 点拨: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此时为正午,影子朝向为正北,该宣传牌正面的朝向是西北。
9.C
10.D 点拨:10月23日,地球公转位置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
11.D
12.A 点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13.B 点拨:图中的校园平面图没有比例尺,因此不能估算从办公楼到宿舍楼的大致距离。但估计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比例是可以的,也可以确定多功能厅在校园的具体方位,或者找到从1号教学楼到体育馆的最短路线。
14.D 点拨:烟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如果布局在东南角,最容易随风传出声音干扰教学楼的文化课。布局在东北角和西南角最不易影响教学楼,布局在西北角隔着实验楼,比布局在东南角受影响小一些。
15.C 点拨:烟台位于北方地区,椰树是热带植物,最不适合烟台选用。法国梧桐、白杨树和樱花树都可以在北方地区生长。
16.A 17.B 点拨:该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结合比例尺可知,乙、丙符合要求。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故乙符合要求。
18.A 点拨: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
19.C 点拨: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
20.D 点拨:读图可知,图中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
二、21. (1)经线(子午线或本初子午线);纬线
(2)40°N;60°E
(3)南;东
(4)北温;中
(5)略。
(6)B点
22.(1)自西向东
(2)①;夏至
(3)④
(4)③;低
23.(1)图乙;因为图乙中有图例和注记,方便查阅。
(2)补图略。(在图甲中加上图例和注记。)
(3)北方;正北;东南;东
(4)1∶1 000
24.(1)山峰;山谷;150
(2)西北;8
(3)bb′
(4)B;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第1章 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尔文 D.哥白尼
2.(2分)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巨锅
C.球体 D.圆形
3.(2分)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2分)地球的表面积是( )
A.4万亿平方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57千米
5.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点 B.点 C.点 D.点
7.(2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短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8.(2分)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
9.(2分)地球上0°经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
10.(2分)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
A.赤道 B.20°W经线和160°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11.(2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
C.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D.由两极向赤道,度数逐渐增大
12.(2分)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
A.25°W,25°N B.25°E,25°S C.145°W,45°S D.145°E,45°N
13.(2分)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
14.(2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15.读图,回答15~17题.
地球公转产生了( )
A.昼夜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16.读图,回答15~17题.
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7.读图,回答15~17题.
此时,葫芦岛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18.(2分)某旅游团要到观光,选择最适合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地形图 D.交通旅游图
19.(2分)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线路坡度最缓( )
A.甲 B.乙 C.丙 D.丁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22.(2分)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23.(2分)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图是( )
A.亚洲图 B.中国图 C.辽宁省省图 D.葫芦岛市图
24.(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比例尺 B.图例 C.图幅的大小 D.方向
25.(2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
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脊
二、非选择题:(50分)
26.(6分)写出下列常见图例的名称。
| 图例 | 名称 | 图例 | 名称 |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 ,并与 线垂直相交.
(4)所有纬线都互相 ,其长度不等,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变 ,到两极成点.
28.(9分)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用笔在图中描出本初子午线。
(2)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
A ,C 。
(3)在图上标出D点(20°N、40°E)的位置。
(4)A点位于 (东、西)半球,C点位于 (南、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 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 带。
29.(7分)读“某村平面图”,回答问题
(1)本图是依据 判断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公路的变化方向自A到B是 方向;自B到C是 方向。
(3)河流大致 方。
(4)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 千米。
(5)林地在村庄的 方向。
30.(8分)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A B C D .
(2)甲地海拔为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米.
(3)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 处.
31.(9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处在A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 ,为 季。
(2)地球处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地球处在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南极圈以内出现 。
(4)地球处在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是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
(5)我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 (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第1章单元测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尔文 D.哥白尼
【解答】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2.(2分)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巨锅
C.球体 D.圆形
【解答】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C。
3.(2分)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经过科学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A.C.D.的数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分)地球的表面积是( )
A.4万亿平方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57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地球仪中“地轴”与地球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解答】解: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极点,其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方即北极星附近。
故选:C。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示地球仪完成5﹣6题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点 B.点 C.点 D.点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位于最东边的地点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读图可知,图中四点中,C点位于最东边,因此C点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2分)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短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纬线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
故选:D。
8.(2分)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
【解答】解: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其长度是4万千米。
故选:D。
9.(2分)地球上0°经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本初子午线 D.赤道
【解答】解:地球上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叫赤道。
故选:C。
10.(2分)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
A.赤道 B.20°W经线和160°E经线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解答】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
故选:B。
11.(2分)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
C.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D.由两极向赤道,度数逐渐增大
【解答】解: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南极是南纬90°,北极是北纬90°。
故选:C。
12.(2分)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
A.25°W,25°N B.25°E,25°S C.145°W,45°S D.145°E,45°N
【解答】解:A在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排除;
B在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故排除;
C在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排除;
D在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正确;
故选:D。
13.(2分)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
【解答】解: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故选:D。
14.(2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解答】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地球的自转是绕地轴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15.读图,回答15~17题.
地球公转产生了( )
A.昼夜交替 B.昼夜现象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解答】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故选:C。
16.读图,回答15~17题.
如图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答】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选:D。
17.读图,回答15~17题.
此时,葫芦岛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辽宁省的葫芦岛昼短夜长。
故选:C。
18.(2分)某旅游团要到观光,选择最适合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地形图 D.交通旅游图
【解答】解:旅游团去观光,应选择交通旅游图。
故选:D。
19.(2分)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解答】解:在地图所画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越详细,越适合到陌生城市旅游的人。
故选:D。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线路坡度最缓(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分析可知,丁线路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
故选:D。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0﹣21题.
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丙线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应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由此可知,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丙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根据题意。
故选:C。
22.(2分)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故选:D。
23.(2分)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图是( )
A.亚洲图 B.中国图 C.辽宁省省图 D.葫芦岛市图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亚洲图、中国图、辽宁省省图和葫芦岛市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其中葫芦岛市图的范围最小,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大。根据题意。
故选:D。
24.(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比例尺 B.图例 C.图幅的大小 D.方向
【解答】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根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C。
25.(2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
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脊
【解答】解:A.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故符合题意。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故不符合题意。
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故不符合题意。
D.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6分)写出下列常见图例的名称。
| 图例 | 名称 | 图例 | 名称 |
| 河流湖泊 | 国界 | ||
| 铁路 | 水库 | ||
| 首都 | 山峰 |
故答案为:
| 图例 | 名称 | 图例 | 名称 |
| 河流湖泊 | 国界 | ||
| 铁路 | 水库 | ||
| 首都 | 山峰 |
27.(11分)读“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 相等 ,并与 纬 线垂直相交.
(4)所有纬线都互相 平行 ,其长度不等,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变 短 ,到两极成点.
【解答】解:(1)地球仪上特殊的纬线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北极点和南极点,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在经纬网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4)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故答案为:(1);(2)南北;东西;(3)相等;纬;(4)平行;短.
28.(9分)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用笔在图中描出本初子午线。
(2)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
A 40°N;60°W ,C 40°E;20°S 。
(3)在图上标出D点(20°N、40°E)的位置。
(4)A点位于 西 (东、西)半球,C点位于 南 (南、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 西北 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 中 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 热 带。
【解答】解:(1)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2)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N,60°W)。C点的经纬度是(40°E,20°S)。
(3)根据经纬度找出点D绘制即可;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A点位于西半球,C点位于南半球。
(5)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看,A点位于中纬度;从五带划分看,B点位于热带。
故答案为:
(1)
(2)40°N;60°W;40°E;20°S;
(3)
(4)西;南;
(5)西北;
(6)中;热。
29.(7分)读“某村平面图”,回答问题
(1)本图是依据 指向标 判断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 北 方。
(2)公路的变化方向自A到B是 西南﹣东北 方向;自B到C是 东﹣西 方向。
(3)河流大致 由南向北 方。
(4)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 5 千米。
(5)林地在村庄的 东南 方向。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因此本图应采用指向标辨别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
(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图中公路A向B段延伸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B向C段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图中小河大致是由南向北流。
(4)根据图中线段式比例尺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5千米。
(5)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指向标;北;(2)西南﹣东北;东﹣西;(3)由南向北;(4)5;(5)东南。
30.(8分)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A 山顶 B 鞍部 C 盆地 D 陡崖 .
(2)甲地海拔为 250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100 米.
(3)甲地在乙地的 西北 方向.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 E 处.
【解答】解:(1)读图可得:B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位于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C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2)甲地的海拔是250米,乙地的海拔是15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100米.
(3)图中没有指向标,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向.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E处最合适,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
故答案为:(1)山顶;鞍部;盆地;陡崖;
(2)250;100;(3)西北;(4)E.
31.(9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处在A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 小 ,为 冬 季。
(2)地球处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赤道 ,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北 方向移动。
(3)地球处在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昼短夜长 ,南极圈以内出现 极夜现象 。
(4)地球处在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是 春分日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 相等 。
(5)我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 B (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解答】解:(1)A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季。
(2)B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C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是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4)D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时南半球是春分日,南北半球昼夜等长。
(5)5月19日在太空飞行时。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BC即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
故答案为:(1)小;冬;(2)赤道;北;(3)昼短夜长;极夜现象;(4)春分日;相等;(5)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