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为了提高我院教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水平,适应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要求,便于学生系统了解学校课程资源,特制定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一、课程代码构成要素
承担课程系部+开设课程系部+课程所属专业+课型编码+课程流水号
(1位) (1位) (1位) (1位) (2位)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代码位
| (左→右) | 编码含义 | 编码方法与特例说明 |
| 第1位 | 承担课程的系部代码 | ①1—信息技术系、2—机电工程系、3—人文艺术系、4—商贸系、5—应用外语系、6—公共基础部、7—学生处。 |
| 第2位 | 开课系部代码 | ①1—信息技术系、2—机电工程系、3—人文艺术系、4—商贸系、5—应用外语系、6—公共基础部、7—学生处; ②公共选修课程数字为9; ③跨系部开课的课程为0。 |
| 第3位 | 课程所属专业的编码 | ①系部自主确定各专业编码(如:1、2、3、4等); ②跨专业的课程其编码第三位数统一设置为0。 |
| 第4位 | 课程大类编码 | ①公共基础课—1;专业基础课—2;专业技能课—3;集中实践课—4;选修课—5; ②跨大类的课程其编码第四位数统一设置为0。 |
| 第5-6位 | 课程的流水号 | 由各系部自行确定。 |
1.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务处统一编码。
2.课程代码是学生选课唯一标识,执行计划中的每门课程有且仅有一个课程代码,代码没有重复。如果课程停开,相关课程编码也不再使用;如果有新的课程添加,则在相应专业增加流水号,以确保新增编码的唯一性。
3.属于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课程(教学要求、学分相同),名称要相同且使用相同的课程代码(教学要求不同则为不同课程并使用不同的课程代码)。
4.跨学期开课的同一课程名称后分别用(1)、(2)、(3)、(4)等表示学期的顺序,如实用英语(1)、实用英语(2)、实用英语(3),其课程应分别编号。
5.同一专业不同年级课时数有变化的课程代码不变。
6. 课程附属的课程实训(实习)不单独编写课程代码;的集中实训(实习、课程设计)课程,按单独课程编写代码。
7.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使用中不可随意变动,也不能使用简称或缩写,要规范使用,否则计算机将无法识别,或识别出错。
网院教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