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
详细解释如下: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三顾茅庐是一则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身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军事统帅,诸葛亮在草庐中隐居。刘备为了寻求诸葛亮的辅佐,三次亲自上山拜访,也就是所谓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礼贤下士的美德。而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求贤心切的刘备。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完璧归赵是战国时期的故事,赵国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玉璧。赵国的蔺相如机智应对,成功地使赵国不仅没有被欺诈,还保全了玉璧的完整归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国的大臣蔺相如。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洛阳纸贵这一成语来源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作品《三都赋》。左思用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作品,因文笔优美、内容丰富,人们竞相传抄,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因此,“洛阳纸贵”用来形容佳作广受欢迎、广泛传播的情形,主人公是左思。
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吕蒙。刮目相看源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吕蒙的故事。吕蒙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军事才能和知识储备大幅度提高。后来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对其才能的成长感到十分惊讶,并说:“今日所见吕将军之才干与往日所见大为不同,真是刮目相看。”因此,“刮目相看”形容对他人进步的态度有所改观或对人的重视程度提高,主人公为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