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绒球金鱼属于俯视鱼,最适合在瓦盆或陶瓷盆中用清水饲养,其饲养难度较大,一旦绒球被其他金鱼咬掉或碰掉,将无法再生。
2. 大约在20世纪初,即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绒球金鱼开始出现。金鱼的吻端鼻腔有两个开口处,各有一个小的瓣膜,称为鼻隔膜。一些文种金鱼的鼻隔膜发生了变异,每个鼻隔膜长成了一束肉质球花。这两束球花在游动时不断摆动,像是两朵绣球挂在头前,因此称为绒球金鱼,也叫绣球金鱼。
3. 绒球金鱼的绒球,小的有黄豆般大小,大的有小弹子那般大。绒球金鱼的绒球基因在繁殖后代时遗传比较稳定,与其他品种杂交时,绒球一般仍然显现,只是大小有所不同。因此,绒球不仅有文种绒球,还有龙种绒球和蛋种绒球。
4. 文球拥有挺拔的背鳍,蛋球背脊光滑,体圆如蛋。挑选时,以结实个大、成对且对称的为佳。特别是挑选绒球金鱼苗时,一定要挑选绒球紧凑不散乱的。因为如果在鱼苗时期绒球就过于松散,将来成鱼的绒球会更加分散杂乱,严重影响观赏性。因此,繁殖绒球金鱼时,过于松散的要及时淘汰。
5. 绒球金鱼以文种绒球,即文球最为常见。常见的花色主要有红、紫、蓝、白、墨、红白花、五花,以及朱顶紫罗袍、红白袍朱文球、青袍朱砂文球、红四文球、红黑龙睛球、红龙睛四文球等。
6. 红文球全身鲜红,尤其是红至尾巴尖最为难得。紫文球通身紫铜色,头顶的绒球呈深紫色,具有古色逗李古香的韵味。紫袍朱绒球则是全身紫色,唯独头顶绒球为鲜红色。红白袍朱绒球除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和绒球鲜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银白色,和十二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7. 紫袍朱绒球绒球金鱼中除了双绒球,还有一些基因突变的四绒球个体,如红龙睛四文球。它由红龙睛和红文球杂交变异而来,通身火红色,同时具有绒球和“龙睛”的双重特征。四绒球金鱼繁殖时,后代中会出现部分双绒球,再加上“龙睛”和通身火红的要求,红龙睛四文球遗传基因极不稳定,现在已经非常罕见,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