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造之恩,这一词语源自《宋书·王僧达传》,其释义为再造:再生。意指如同救了自己的性命一般的大恩德,表达了对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聊斋志异·西湖主》中,便有“再造之恩,恨无所报”的句子,生动体现了人们对恩人感激不尽的心情。
“再造之恩”这一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挽救生命的人。它不仅包含了对救命之人的感激之情,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古代,这种观念被广泛传播和弘扬,成为人们之间相互帮助、扶持的重要纽带。
与“再造之恩”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再生父母”。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恩人如同父母一样重要,将恩人的帮助视为重生的机会,表达了对恩人无比的感激之情。在《聊斋志异·西湖主》中,作者蒲松龄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人们对于恩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现代汉语中,“再造之恩”这一词语虽然不再频繁使用,但其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伦理道德观念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时刻铭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用行动来回报他们的恩情。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塑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再造之恩”这一词语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恩人深深的感激和尊重。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这种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