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稻米的品质和口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人们不仅追求好的口感,还追求外观的美观和健康环保。
2. 现在,在杂交水稻品种的审定过程中,品质已成为继产量之后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对水稻品质的基础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开始回顾杂交水稻品质较差的历史。
3. 东北大米与两湖、江浙等地大米的口感差异,首先是由遗传上的差异造成的。在水稻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亚洲栽培稻分化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这两个亚种在口感相关的基因上经历了不同的选择过程,因此导致了口感的天然差异。
4. 东北大米主要以常规粳稻为主,粒型短而圆;而江南大米主要以籼稻杂交稻为主,也有部分的常规稻,粒型长而尖。
5. 在稻米中,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最重要基因是Wx。这个基因不仅直接影响籼稻和粳稻的直链淀粉的差异,还影响籼粳的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同时,Wx基因也影响米饭蒸煮过程中的延伸性和膨胀性。
6. 另外,控制糊化温度的基因Alk和控制垩白的基因chalk5(与qSW5紧密连锁)也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这三个基因已被广泛应用到杂交育种中。然而,由于遗传学研究还不够充分,很难将这些已经克隆的品质相关基因应用到实践中。
7. 对这些已经克隆的品质相关的基因,我们并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杂交稻进行品质改良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优质基因需要在双亲中同时改良,否则可能会造成米质良莠不齐;杂交育种很难精确到基因水平,可能会带来有害基因。未来,可能需要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