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转化,即转换与变化,是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在自然界与人体中,阴阳对立的双方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的对立统一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它们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动态变化之中。其消长规律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这是人体保持正常运动规律的基础。平衡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达到常阈才是健康的特征。
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在阴阳消长过程中,事物由“化”至“极”,即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阴阳正常消长的阈值时,必然会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条件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重”或“极”,“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理,极则生变。
在疾病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程。一方的太过,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及;反之,一方不及,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太过。阴阳偏盛,是指阴阳消长中某一方“长”得太过的病变;阴阳偏衰,则是指阴阳某一方面“消”得太过的病变。阴阳偏盛偏衰就是阴阳异常消长病变规律的高度概括。一般来说,阴阳消长有常有变,正常的阴阳消长是言其常,异常的阴阳消长是言其变。
自然界和人体所有复杂的发展变化,都包含着阴阳消长的过程,这是阴阳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的必然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二者就不能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