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成人通过运用心理来获得知识,然而儿童吸收知识直接进入其心理生活。儿童能够吸收文化、语言和知识。儿童的心理、儿童的语言等并没有遗传的行为模式可以遵循,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吸收来实现的。儿童通过吸收在周围发现的一切,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吸收性心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母亲带来的只是婴儿的身体,是婴儿创造了人的心理,是儿童吸收了周围世界的材料并将其塑造为未来的人。
启示:我们应该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不要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由活动,应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游戏心,使儿童真正获得思想自由,心理自由,爱好自由和活动自由,并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其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为形成自律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儿童的活动
蒙台梭利提出“吸收”是儿童心理成长的主要途径,儿童不是主要通过观看与模仿而成长,他们更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活动与真切的生活经历而吸收周围的一切。因此,幼儿教育要尽多地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
启示:教师应该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不要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由活动,应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游戏心,使儿童真正获得思想自由,心理自由,爱好自由和活动自由,并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其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为形成自律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尊重儿童自由的权利
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启示:我们应尊重儿童自由的权利,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不要干涉和限制儿童自由活动,应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和游戏心,使儿童真正获得思想自由,心理自由,爱好自由和活动自由,并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其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为形成自律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
蒙台梭利对“自由”进行了界定,指出儿童的自由应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良好教养。
启示:在尊重儿童自由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幼儿的行为已经影响到正常教育活动的情况下,任由他们随意所为,不仅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幼儿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引导幼儿形成内在纪律,是一种主动的纪律,形成于儿童的愉快的自由活动中。
五、动作训练与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它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所构思和设计的。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概念的知识,获得智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获得适应生活环境的基本能力。
启示:动作训练、感觉训练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有独到作用。我们应该给孩子亲自动作与感觉的机会,同时提供丰富而有秩序的教具,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