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是一种关键的自动控制系统组件,它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在工作原理上,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通常采用永磁材料,而驱动器则通过控制u/v/w三相交流电来产生旋转磁场。这个旋转磁场作用于转子,使其旋转。同时,电机配备的编码器会向驱动器提供实时的反馈信号。驱动器比较这些反馈信号与预定的目标值,进而调整电流以微调转子的角度,确保精确的位置控制。
伺服电机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码器的分辨率。交流伺服电机与直流伺服电机相比,具有正弦波控制的优势,这使得转矩脉动更小,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尽管直流伺服系统在结构上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交流伺服系统在性能上更胜一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进步,永磁交流伺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大电气制造商纷纷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产品,并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交流伺服系统已经成为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对传统的直流伺服构成了挑战。
进入90年代,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器已经被世界各国商品化,并广泛应用于各种传动领域。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提高系统快速性、适应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以及减小体积和重量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尤其在相同的功率输出下。这些特点使得交流伺服电机在现代自动化和精密控制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