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六、第七、第八识到底在哪?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1-12 04:38:09
文档

第六、第七、第八识到底在哪?

1.眼识:它是我们通过眼睛直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但仅限于视觉感知,无法进行识别。2.意识:当开始辨识所看到的物体时,第六识——意识就介入了。它处理抽象概念,伴随眼识等前五识的活动。意识能处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迷悟和善恶业的源泉。3.耳识:类似于眼识,它仅能听见声音,而区分声音内容则需要意识的参与。4.鼻识: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它仅能嗅到,而判断香臭则需要意识的参与。5.舌识:通过舌头辨别味道,一旦区分,意识便发挥作用。6.身识:它负责对触觉的反应,但不会进行深入辨识。7.末那识:这是潜在的自我意识,不断审查和思考。末那识将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误认为自我,形成我执,成为烦恼的根源,尽管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行为。
推荐度:
导读1.眼识:它是我们通过眼睛直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但仅限于视觉感知,无法进行识别。2.意识:当开始辨识所看到的物体时,第六识——意识就介入了。它处理抽象概念,伴随眼识等前五识的活动。意识能处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迷悟和善恶业的源泉。3.耳识:类似于眼识,它仅能听见声音,而区分声音内容则需要意识的参与。4.鼻识: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它仅能嗅到,而判断香臭则需要意识的参与。5.舌识:通过舌头辨别味道,一旦区分,意识便发挥作用。6.身识:它负责对触觉的反应,但不会进行深入辨识。7.末那识:这是潜在的自我意识,不断审查和思考。末那识将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误认为自我,形成我执,成为烦恼的根源,尽管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行为。


在佛教的唯识学中,"八识心王"构成了我们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框架。以下是它们的详细解释:
1. 眼识:它是我们通过眼睛直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但仅限于视觉感知,无法进行识别。
2. 意识:当开始辨识所看到的物体时,第六识——意识就介入了。它处理抽象概念,伴随眼识等前五识的活动。意识能处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迷悟和善恶业的源泉。
3. 耳识:类似于眼识,它仅能听见声音,而区分声音内容则需要意识的参与。
4. 鼻识: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它仅能嗅到,而判断香臭则需要意识的参与。
5. 舌识:通过舌头辨别味道,一旦区分,意识便发挥作用。
6. 身识:它负责对触觉的反应,但不会进行深入辨识。
7. 末那识:这是潜在的自我意识,不断审查和思考。末那识将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误认为自我,形成我执,成为烦恼的根源,尽管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行为。
8. 阿赖耶识: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储存一切善恶的种子。阿赖耶识结合了本质与手闹妄念,包括见分(妄念)、相分(由妄念产生的境像)和执藏(第七识对阿赖耶识的自我执着)。
理解这八个识的运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佛教中关于心灵的哲学观念。

文档

第六、第七、第八识到底在哪?

1.眼识:它是我们通过眼睛直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但仅限于视觉感知,无法进行识别。2.意识:当开始辨识所看到的物体时,第六识——意识就介入了。它处理抽象概念,伴随眼识等前五识的活动。意识能处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推理和判断,是迷悟和善恶业的源泉。3.耳识:类似于眼识,它仅能听见声音,而区分声音内容则需要意识的参与。4.鼻识:通过鼻子感知气味,它仅能嗅到,而判断香臭则需要意识的参与。5.舌识:通过舌头辨别味道,一旦区分,意识便发挥作用。6.身识:它负责对触觉的反应,但不会进行深入辨识。7.末那识:这是潜在的自我意识,不断审查和思考。末那识将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误认为自我,形成我执,成为烦恼的根源,尽管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行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