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在战争中的表现往往胜少败多,其军事实力的弱点尤为明显。在赵匡胤的统治下,宋军还能进行南征北战,但自赵光义继位后,宋军的战斗力大幅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松弛的军法以及腐败的军事制度。北宋的军法执行不力是历史上出名的。尽管赵匡胤自称军法严明,但这仅限于一般士兵。例如,曾有宋代将领犯了死罪,百官主张处死,但宋太祖却予以赦免。这种法外施恩的先例,使得后世皇帝在处理武将问题时都沿袭了执法不严的弊端。一支缺乏纪律的军队,其战斗力自然难以提升。此外,北宋军队的腐败问题也非常严重。武将贪财兼并土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这些贪污腐败的将领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
其次,消极的防御对外政策。宋太宗认为国内动荡比外患更可怕,因此宋朝一直实行重内轻外的防御政策。这种政策虽然能够防止国内发生大规模叛乱,但却导致了对外防御的失败和妥协。宋朝与辽国的“澶渊之盟”便是这种政策的开始。此后,每一次的议和都使宋朝付出了巨大的金钱和尊严,不仅屈膝称臣,还损失了军心士气。这种长期的妥协态度,使得宋朝军队产生了恐惧心理,难以取得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