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次大统一时期
1. 秦灭六国,实现了中国的首次统一。
2. 隋朝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3. 元朝的建立,完成了对南宋和金朝的征服,实现了对中国全境的统一。
西周时期,政治体制以宗法制度为基石,实行分封制。周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执掌中央大权,同时也是各诸侯国的共主。周王以下的层级结构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形成了一种宝塔式的统治结构,且官职通常世袭。
汉景帝时期,削弱了诸侯王的治理权,减少其行政机构规模,使其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基本解决了汉初分封制度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改革政府体制、财政制度,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退功臣、进文吏、加强监察制度、集中军权于中央,巩固了刘氏王朝的统治。
元朝的行省制度不仅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行省制的实施从行政上确保了中央集权,并为后世所沿用。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三次高潮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东胡、戎、越等,通过经贸往来和战争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蜀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江南,西晋时期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与汉族的联系日益紧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这一融合的高潮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3.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频繁的战争推动了民族融合。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群迅速封建化。元朝统一后,民族迁徙频繁,形成了新的民族融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