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典故出处】:成语“灵机一动”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中,书中描述了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忽然心中有所领悟的情景。
【2. 成语意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突然之间灵巧而灵活的心思动起来,迅速想出了办法或者主意,通常用来赞许人的机智和应变能力。
【3. 成语注音】:成语“灵机一动”的注音为“líng jī yī dòng”。
【4. 通用拼音】:通用拼音为“ling ji yi dong”。
【5. 使用频率】:成语“灵机一动”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表达。
【6. 成语字数】:该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7. 感情色彩】:成语“灵机一动”含有褒义,常用来形容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8. 成语用法】:成语“灵机一动”在句子中通常作为主谓结构使用,充当谓语,表达突然明白或想出主意的动作。
【9. 成语正音】:需要注意的是,“灵”字的读音是“líng”,不读作“lín”。
【10. 成语辨形】:在使用时还需注意,“灵”字不得误写为“临”。
【11. 英语翻译】:成语“灵机一动”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hit on a bright idea”。
【12. 其他翻译】:在其它语言中,如俄语和德语中,该成语也有相应的翻译。
【13. 近义词】:与“灵机一动”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心血来潮”和“随机应变”,都形容人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14. 反义词】:相对的,成语“一成不变”、“呆头呆脑”和“墨守成规”则形容人缺乏变通,不知灵活应对。
【15. 成语例句】:例如,在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中,有这样的句子:“他灵机一动,撒了一个谎。”这里形容主人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想出了一个应对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