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汉语中,形容人的成就或品德的辉煌,常常使用“炳若日星”或“炳如日星”这样的词语。
“炳若日星”出自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卷上,原文提到:“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这段文字描述了宋代仁宗时期人才辈出,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等都是顶尖人物,他们的事迹被记载于史册,光芒如同日月星辰。
“炳如日星”则出自宋代陆九渊的《贵溪重修县学记》:“二帝二皇之书,先圣先师之训,炳如日星。”这句话强调了古代帝王的教诲和先贤的训诫,如同日月星辰般明亮。
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光辉灿烂、光彩夺目的状态,多用于赞美人物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德。
近义词“炳若日星”与“炳如日星”意思相近,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成就或品德如同日月星辰般耀眼。
在现代语境中,虽然这两个词语较为古雅,但在文学创作或正式场合仍可使用,用于赞扬某人的贡献或品质,使之如同日月星辰般照亮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