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和麝是两种不同的哺乳动物,它们在形态、生态和行为等方面有所区别。
1. 麝(Moschus moschiferus):
- 体型较小,体重约10公斤。
- 雌雄性皆无角。
- 雄性上犬齿獠牙状,突出口外。
- 后肢比前肢长。
- 具胆囊。
- 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麝香,是极名贵的药材和高级香料。
- 在分类上有人主张麝应单科。
2. 麂(Muntiacus muntjak):
- 是华南地区常见的中型鹿类。
- 麂皮细韧,是服装制革和精密仪器用革的良好材料,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3. 梅花鹿(Cervus nippon):
- 夏毛红棕色,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冬毛棕褐色,白色斑点不显。
- 臀部具明显的白斑。
- 雄性角有四叉。
- 眶下腺发达。
-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存于安徽少数地区和四川最北部。
- 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养鹿场,进行人工繁殖,作为割取鹿茸的主要来源。
- 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内脏等均是贵重的药材。
4. 马鹿(Cervus elaphus):
- 是大型鹿类,体重可达200余公斤。
- 鹿茸也是名贵药材,品质仅次于梅花鹿,但产量较高。
5. 鹿科动物的经济价值:
鹿科动物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富有价值的种类。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来,由帝王、贵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论中外,都把“狩鹿”作为一种兼具体育性、社交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的重要活动。在古代的记事中,“狩鹿”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连孔子所订六艺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关。中国古代射猎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是马鹿和驼鹿。
6. 鹿科动物的保护:
现在国家固然已将绝大部分鹿种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在野外尚未受到严格的保护。有些稀有种,例如海南岛的坡鹿、华南的梅花鹿、西双版纳的豚鹿等,仍然处在濒危的边缘,值得严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