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佗是岭南王,他领导的家族是南越国的统治家族。在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在桂林郡和象郡起兵,得到当地士民的支持,建立了以番禺为首都的南越国,并自称为“南越武王”。南越国的领土与秦朝时期的南海、桂林、象三郡相吻合,边界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相邻,东临南海,地域广阔。
赵佗在岭南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南越国95年的基础。该国的疆域北至南岭,西至夜郎,南至南海,东至闽越。都城番禺,即今天的广州。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开始着手平定岭南的百越地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这支部队分五路进攻,其中四路涉及岭南地区,仅有四十万军力。
秦军最初占领了广东地区的番禺,并留军驻守。另外三十万秦军赴广西与当地越人作战,虽然击毙了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但三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主将屠睢也被杀。
秦朝在番禺设立南海郡治,由任嚣担任郡尉。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龙川因其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的重要性,任命赵佗为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建设城池,作为治理之地。
赵佗致力于防范越人反抗,同时安抚当地民众。他鼓励士兵在当地成家立业,促进中原人与岭南人的融合;他还向皇帝上书,请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往南越,传播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