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形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个别协议,而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协议。以下是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关系的详细解析:
1. 当事人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与企业。
2. 内容不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都涉及工作任务、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内容,但集体合同内容更全面、复杂,涉及整个团体的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则更具体、单一。
3. 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不以单个劳动者就业为前提;劳动合同则是在劳动者就业前签订,作为个人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4. 作用不同:集体合同主要用于改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群体利益;劳动合同则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益。
5. 效力不同:集体合同对全体职工有效,劳动合同仅对签订人有效,且劳动合同中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
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包括:
1. 确定集体协商代表:双方代表人数对等,每方至少3人,指定首席代表。
2. 进行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由首席代表签字。
3. 提交审议:草案需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员工同意。
4. 签字:通过后由首席代表签字。
5. 审查:劳动行政部门无异议后生效。
6. 公布:生效后向全体人员公布。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 合法原则:合同内容、程序均需合法。
2. 地位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
3. 协商一致原则: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4. 义务对等原则:双方承担对等义务。
了解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关系及其签订程序和原则,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