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他明确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这里,王国维不仅将“境界”的概念提升到了诗词创作的核心地位,而且深刻地解释了“境界”的内涵。他认为,“境界”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包括了人的情感与精神状态。只有那些能够真实表达景物与情感的作品,才能被认为是达到了真正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的“境界说”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将“意境”的探讨回归到了本质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审美感受上。与之前的“兴趣”“神韵”等说法相比,“境界”更加注重于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本质属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艺术作品的面目,深入到其本质,从而找到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关键。
其次,王国维对“意境”中的“情”与“景”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景”主要描绘自然和人生的客观事实,是知识性的;“情”则是作者对于这些事实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表达。这种界定吸收了西方美学观念,比之前更为准确,并且将情感也纳入到了艺术再现的范畴,这是前人未曾明确提出的。
最后,王国维的“境界”说不仅强调了本质,也兼顾了艺术作品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比“兴趣”“神韵”等说法更为全面和实际。此外,他还借鉴了西方美学概念,对“境界”进行了分类,如“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进一步深化了对“意境”的理解,并为这一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