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外贸表现出色,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4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一季度外贸为全年量稳质升开了好头,未来有望保持同比正增长。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短期内外需会维持高位,进口则因2020年低基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经济复苏等因素,将维持高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5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5.3%、20.5%。环比去年四季度,进出口值下降7.1%,其中出口下降12.3%,进口增长0.1%。李魁文表示,春节假期因素影响下,一季度外贸进出口规模低于上年四季度,但环比降幅为近年来最小,表明一季度外贸向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一季度外贸表现良好,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欧美经济复苏,相关市场机会增多;稳外贸政策落实到位,企业竞争力增强;中国供应链体系及时补位;基数较低等都是重要原因。李魁文还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助推了进口增长。截至3月份,铁矿砂、铜矿砂、大豆等进口价格同比上涨已持续7个月、11个月和4个月。
一季度我国外贸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成为增长主要拉动力;中西部地区外贸活跃,增速比整体增速高15.9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密切,对越南、印度尼西亚、波兰等进出口较快增长;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41.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8.4%,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品进口增长162.5%。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六成。这些数据反映了外贸在贸易主体、国内区域布局、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式、产品结构等方面持续优化,外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在白明看来,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对接更加紧密,外贸转型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近期,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贸易组织也上调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期。李魁文认为,这是全球经贸活动复苏、市场信心增强的积极信号。未来外贸趋势需进一步观察,因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去年二季度我国进出口环比一季度增长16.8%,基数抬高对今年二季度外贸增长带来挑战。综合来看,未来外贸运行有利因素较多,但外部挑战也不少,稳定增长任重道远。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预计,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短期内外需维持高位,但基数效应减弱、海外流动性拐点到来,海外需求同比难以大幅增长。进口则因2020年低基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国内经济复苏,维持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