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爱奇艺原域名QIYI的问题:该域名的注册地在美国,这给域名解析、安全性和监管方面带来了挑战。
2. 相关部门的介入:奇艺的改名可能与政府部门的干预有关,并且这一变化得到了百度员工的确认。尽管这一过程可能显得夸张和不寻常,但作为公民,我们应遵守规定,避免使用与政府相关的词汇为孩子取名。
3. 发展战略调整:可能是为了配合网站宣传口号从“悦享品质”升级为“爱奇艺,自由看”,奇艺对网站名称和域名进行了调整。
4. 牌照问题:一种观点是,百度持有的视频执照不能直接给予奇艺。自2009年以来,国家不再批准任何非国有媒体拥有媒体执照。因此,奇艺可能不得不收购一家拥有牌照的公司来进行公关,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明显,因此对奇艺施加处罚,禁止使用原域名,强制在原域名前加上字母“I”。
尽管缺乏及时的官方解释,如果改名是奇艺作为一种公关策略,为新域名造势,那么这可能是一步险棋。然而,我个人并不支持改名。爱奇艺的双拼域名原本便于记忆和传播,且在成立一年半的时间里,爱奇艺品牌已经建立了相当的知名度。改名似乎等于自我削弱,毁掉了之前在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和积累,并且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体中,新域名也很难获得广泛传播和认可。
然而,根据奇艺十月份发布的新品牌战略,改名是一个重大决策,公司不会轻率行事。域名变更经过深思熟虑,反映了公司的战略考量。因此,我相信奇艺之所以改名“爱奇艺”,是基于周全的考虑。期待奇艺在改名后能展现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