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穷”也被称为“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个穷鬼。此概念源自韩愈的《送穷文》,文中提到这五种“穷鬼”是诗人的五种烦恼,需要将其送走。文人虽内心深思,但行文却相对平和,即便是自己的大患,也还是要礼貌相待,将其送走。
然而到了民间,人们则更为直白,称之为“赶五穷”、“填穷坑”。他们使用爆竹和扫帚来驱赶这些穷鬼,态度更为坚决。这种做法没有请客送礼的客套,更显慷慨激昂。
农历正月初五,许多地方都有“赶五穷”的习俗。人们在黎明时分开始行动,燃放鞭炮并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向外放,边放边往外走,以驱赶一切不吉利和妖魔鬼怪,让它们远离。
打扫卫生则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将垃圾扫出,放置在门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前,通常不允许进行大扫除,只能在屋内轻轻扫地,垃圾只能暂时放置在屋内角落。尤其在大年初一,绝对不能动扫帚,因为一旦动了,据说会将好运气带走。
然而到了“破五”这一天,人们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将垃圾扫至门口,将鞭炮从屋里移到屋外,然后放一个大爆竹在垃圾堆上,燃放后仪式才算完成。人们相信,这一举动将所有穷气和穷鬼都赶跑了。
之后,人们会开始享用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