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医疗事故等级直接决定了患者获得的赔偿金额。
确定医疗事故等级需参照相关法律法规。
2. 医疗事故等级也是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理和监督的依据。
医疗事故登记级别较高者,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须向上一级政府部门报告。
3. 医疗事故等级也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医务人员的行政惩戒息息相关。
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具体惩罚力度取决于事故等级及情节严重性。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1)医疗事故等级;(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