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的行为人,法院可从轻处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或从事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构成的犯罪。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宝 AI智能咨询 法律计算器 法律意见书 法律文书 去提问 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会怎么判 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会怎么判 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会怎么判 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会怎么判 为你推荐 挪用公款23万有自首和立功情节会怎样判 挪用公款23万,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自首和立功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王立勋律师 执业2年 资质认证 2023-06-26 挪用多少公款才定罪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张玉国律师 执业25年 资质认证 2022-01-17 23万元公款挪用,如何判断自首与立功? 挪用公款后自首并积极还款,处罚轻且可能避免坐牢,采取其他方式处罚。挪用公款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刑法,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较轻罪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其他罪行,可视为自首。自首对象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及所在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法律分析挪用公款后如果还是自首并且积极的还款的,那么处罚很轻而且在原本处罚就比较轻微外加这些因素可能就不会再坐牢了,而是采取其他的方式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可供自首的对象(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2)其所在单位。(3)城乡基层组织。(4)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结语挪用公款后如能自首并积极还款,处罚将较轻,甚至不会入狱,而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个人使用并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大且未及时归还的行为。若挪用款项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用途,则处罚更重。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对于自首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对象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及相关负责人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唐树斌律师 执业8年 资质认证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