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拉帕文明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部分,最早在哈拉帕地区被发现,因而得名。这一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部分遗址位于印度境内。哈拉帕文明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兴起,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达到鼎盛,之后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该地区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摩亨佐·达罗是哈拉帕文明中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当时的人口约为3.5万至4万。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布局整齐,街道宽敞,房屋多用砖砌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
哈拉帕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人群。这一文明的生产力水平处于铜石并用时代,拥有发达的青铜冶金业,同时也存在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从摩亨佐·达罗的住宅布局可以看出,富裕家庭拥有多层住宅,而普通居民则只有一间陋室。此外,哈拉帕文明的创造者在制陶、编织、造船、雕刻等领域也拥有高超技艺。
哈拉帕文化的发现表明,古代印度河流域已经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为后来印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基斯坦所在的地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文明之一,约公元前2500年,这里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达罗。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宏大,街道布局整齐,房屋多用砖建造,有的还包括多层建筑和良好的排水设备。这些发现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存在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对立,统治者依靠剥削享受优裕生活。
印度河文明创造了自身的文字,主要留存在石器、陶器、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也有由几何图案组成的,被认为属于达罗毗茶语族,但至今未能成功释读。因此,印度河文明的起源问题一直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其是土著文明还是外来文明的身份尚不得而知。
总之,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文明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证明在亚利安人到来之前,印度次大陆已经出现了较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