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山海经》中保留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但严格地说来还是神多于神话。这些神话和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想象。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关于山川、河流、动植物的描述,这些描述往往是根据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而来。例如,书中记载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故事,都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和想象。
除此之外,《山海经》中还记载了许多关于古代民族、部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常常出现各种神祇和英雄人物,他们或具有超凡的能力,或拥有非凡的功绩,这些形象往往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英雄和神祇的崇拜和敬畏。
总之,《山海经》是一部珍贵的古代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神话传说,还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