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北市旁边的江是淡水河,这条河流经台北多个区域,最终在关渡附近与基隆河汇合,再经过竹围、淡水,最终流入台湾海峡。
2. 淡水河是台湾省第三长的河流,全长158.7公里,仅次于浊水溪和下淡水溪。它的主流发源于大霸尖山,源头称为玉峰溪,流经多个溪流和峡谷,最终形成石门水库。石门水库以下,淡水河走出山区,河道变宽,砾石堆积明显,呈现辫状河道特征。至大溪,淡水河又称大汉溪,在莺歌附近转入平原,宽度由衫槐大溪附近的500公尺增至1300公尺。沿途接纳三峡溪,经过板桥、新庄,与新店溪汇合后,即称为淡水河。
3. 淡水河流域面积为3726平方公里,是台湾最大的流域,支流众多。流域内雨量季节变化较小,因此河流水量相对稳定。过去,淡水河曾是台湾最繁忙的航道,如今其下游地区是台湾最发达的地区。沿河的重要城镇包括台北、大溪、板桥、新庄、万华、士林、关渡和淡水,这些城镇的兴起与淡水河的航运便利密切相关。
4. 淡水河口的淡水港曾因河运便利而十分繁华,是台湾早期茶叶外销的主要港口,商业活动繁荣。然而,由于河道淤塞和基隆港的开放,淡水港逐渐衰落。最近有计划投资飞翼船,重开台北至淡水的航线,但尚未实现。
5. 基隆河发源于基隆和暖暖地区,流经南港、内湖,进入台北市士林、社子地区,在关渡汇入淡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