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是指中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构成的区域,通常被称为“中国东北”或“东北”。以下是对初二地理东北地区知识点的整理和润色,以提高内容质量并保持语义不变。
1.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 自然条件:
①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影响。
② 地形: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③ 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 社会、经济条件:
① 工业基础良好。
②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 农业布局特点
-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
- 林业和特产区:
①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 特产: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3. 东北商品粮基地
- 生产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 其他知识: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 农业发展方向
-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 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初二地理东北地区习题
1.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 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 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 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 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 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 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第2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C 2.B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3~4题。
3.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C)
① 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4. 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C)
① 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 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 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 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解析】第3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与质量优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答案】3.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