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印度文字的最早形式是印章文字,这种文字刻划在印章上,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其存在时间早于公元前2000年。
2. 古印度文字的使用始于公元前1千年中叶,直至公元8世纪,主要出现在印度各地的文物和石刻上。
3. 在哈拉帕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产生了一种象形文字,但随着哈拉帕文化的衰落,这种文字也随之消失。
4. 公元前1千年中叶,随着雅利安人建立国家,逐渐出现了基于字母系统的文字,这标志着古印度文字的诞生。这些文字主要用于记录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
5. 8至9世纪,随着造纸术从中国传入南亚,书写材料从棕叶转变为纸张,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成近代印地语,古印度文字逐渐被近代字母取代。
6. 19世纪以后,一系列的铭文和文献被发现,如1837年英国学者J.普林塞普成功释读阿育王铭文,这为古印度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
7. 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古印度文字采用了多种字母和字体,用以记录不同语言和方言,包括南印度的非古雅利安语土著语言。
8. 古印度文字主要分为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两类,均源自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婆罗谜字母的使用较早,伽罗斯底字母则是在波斯统治时期传入。
9. 现存最早的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铭文发现于阿育王石刻和孙陵石柱,显示当时文字尚未统一。
10. 婆罗谜字母后来演变为多种字体,包括悉昙体和蓝查体,7世纪后形成天城体,至今仍在使用。伽罗斯底字母则在3世纪后不再使用。
11. 古印度南部发现了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这些铭文记录了非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是20世纪的新发现。
12. 近年来,阿里卡梅杜遗址的陶器题铭对研究印度南部历史及土著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13. 古印度文字随着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传入中亚和东南亚,对当地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