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是从古梵语发展而来的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的多个地区,包括德里特区、北方邦、中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哈里亚纳邦等得到广泛使用。印地语不仅在印度国内广泛流传,在毛里求斯、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和苏里南等地的印度社区中也有大量使用者。
印地语包含五个主要方言:西部印地语、东部印地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和山地印地语,每种方言下还有更细分的方言。标准印地语以德里和梅拉特附近的克里波利方言为基础,属于西部印地语。
印地语的标准语包含11个元音和43个辅音。在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语中使用的。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音形式。辅音中,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而浊塞音、浊塞擦音、闪音等也有对应的送气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在印地语中可以用来区分意义。印地语没有重音和声调,语法结构相对于梵语简化,名词有性别和单复数的区分。在现代印地语中,名词格的形式已经不再使用,而代词和其他词之间的关系通过后置词来表达。动词具有人称、性、数以及体、时、式、态等范畴,句子的结构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词汇上,印地语的基本词汇多源自梵语。现代术语倾向于直接采用梵语词汇或基于梵语构词法创造新词。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地语吸纳了大量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汇。英国统治期间,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语词汇,并且至今仍在不断从英语中引入新词汇。同时,印地语也吸收了外来语的一些构词方法。
印地语使用天城体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拼音文字,源自古代的婆罗米文字,并且是从左至右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