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章《乡土本色》描述了中国的基层社会以乡土性为特征,乡下人的生活与土地紧密相连,他们的社会交往发生在熟悉的社区中。
2. 第二章《文字下乡》讨论了乡下人由于生活环境的封闭和经验的局限,不重视文字,而更注重直接的生活经验。
3. 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进一步阐述乡土社会的面对面交往模式,指出这种模式下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不需文字的共有经验之上。
4. 第四章《差序格局》描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格局,以自我为中心,通过私人关系网络来维系社会秩序,这种格局具有灵活性。
5. 第五章《系维着私嫌陆袜人的道德》探讨了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如何通过私人联系逐渐扩展,形成道德网络。
6. 第六章《家族》探讨了家庭不仅是生育的基本单位,还承担着政治、经济、宗教等多重功能,是一个复杂的事业组织。
7. 第七章《男女有别》讨论了男女之间关系的安排和界限,以及这种安排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8. 第八章《礼治秩序》指出地方社会的秩序并非自发形成,而是依赖于外力,如传统中的“礼”,来维持。
9. 第九章《无讼》描述了在农村社会中处理案件的方式,强调了道德判断在判决中的作用,与法治社会的区别。
10. 第十章《无为政治》分析了权力在社会中的两种表现形式,并讨论了乡土社会中芹激的政治形态。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社会学著作,1948年首次出版。该书由十四篇文章组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涉及人文环境、社会结构、权力分配等多个方面。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议题,语言流畅,易于理解,被广泛认为是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