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PH3左右的条件下,氨基酸混合液(包括酸性、碱性、中性三类)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洗脱分离。
2. 碱性氨基酸最先被洗脱,随后是中性氨基酸,最后是酸性氨基酸。这一洗脱顺序是基于氨基酸与树脂之间的亲和力差异,以及氨基酸所带电荷的影响。
3. 由于阴离子树脂的疏水基团带正电,它们与带负电的氨基酸发生电荷交换,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酸性氨基酸因带有负电荷,与树脂的亲和力最强,因此最先被洗脱;中性氨基酸次之;碱性氨基酸因带正电荷最少,与树脂的亲和力最弱,所以最后被洗脱。
4. 氨基酸的溶解性也是影响洗脱顺序的一个因素。大多数氨基酸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不同。例如,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溶解度较大,而酪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溶解度较小。此外,氨基酸也能溶于强碱和强酸中,但通常不溶于或仅微溶于乙醇。
5. 氨基酸在接近其熔点时可能会分解成胺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实验操作中需注意温度控制,以避免氨基酸的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