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1-19 00:14:02
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
原题:孔子对季康子,“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由此推之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A、社会的贫困落后 B、民众的残暴无德 C、频繁的诸侯战争 D、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正确答案: D。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导读原题:孔子对季康子,“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由此推之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A、社会的贫困落后 B、民众的残暴无德 C、频繁的诸侯战争 D、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正确答案: D。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原题:孔子对季康子,“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由此推之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A、社会的贫困落后 B、民众的残暴无德 C、频繁的诸侯战争 D、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正确答案: D。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
原题:孔子对季康子,“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由此推之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A、社会的贫困落后 B、民众的残暴无德 C、频繁的诸侯战争 D、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正确答案: D。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