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的通信功能里的七个层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啊?划分原则又是什么意思?
ISO的通信功能里的七个层次分别是:
1.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支持运行于不同计算机的进程彼此之间的通信,可能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不受网络结构的限制。
2.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如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
3. 会话层(Session Layer):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并提供管理对话控制、令牌管理和同步等服务。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如流量控制和差错处理。
5. 网络层(Network Layer):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如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6.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如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7.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完成相邻结点之间原始比特流传输,如使用什么样的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0和1,以及物理层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电特性。
划分原则是根据网络通信的不同功能和层次,将整个通信过程分解为七个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务组,每个任务或任务组被分配到ISO参考模型的各层。各层相对独立,使得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实现,从而当其中一层提供的某解决方案更新时,不会影响其他层。